蓬安县委要求班子成员“走”在前面,做好“议账”、“结账”、“晒账”工作
主题聚焦
□本报记者 刘宏顺
9月初,蓬安县委书记温桂彪刚一走进新河乡张湾村,就被村民唐联富拉住。唐联富家10多亩核桃刚开始挂果,请温桂彪“一定尝尝新再走”。这样的事放在以前,张湾村的干部想都不敢想,因为人均收入不高,干群关系一直紧张。干部们清楚记得,去年12月,温桂彪第一次到村上时,“群众都冷漠得很,站得远远的”。
转变,开始于当地领导干部带头“走基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蓬安县委常委会要求,班子成员要带头“走基层”,要以《民情日记》为抓手,做好“议账”、“结账”、“晒账”工作,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走”出实效。
《民情日记》“捅出”136个问题
“以前公共厕所少,出门连水都不敢多喝,实在憋不住只能往商场跑,急死人。今年‘五一\’以后,县里在繁华地段、绿地广场建了很多公厕,出去散步再也不用心急火燎找厕所了。”9月19日,正在蓬安县老广场跳坝坝舞的杨奉娇讲起身边的变化,一脸兴奋。
杨奉娇不知道,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如何改善民生”是温桂彪《民情日记》中记录的第一问题,类似问题还有“士气低沉,如何提振信心”、“基础薄弱,如何迈步前行”、“机遇在前,如何跨越发展”等。
在“走基层”活动中,蓬安县主要领导带头,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先后到访全县39个乡镇,重新摸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真实情况。县委常委会上,干部们汇总的《民情日记》令人大吃一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干部群众信心不足,尚有116个贫困村、9.24万个扶贫对象,有153个行政村没有通水泥路,16万多群众缺乏安全饮水,城区还有部分低收入群众住在低矮、潮湿的棚户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蓬安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围绕产业、城市、交通、民生等重点工作,蓬安将《民情日记》汇总的问题梳理出136个,并依此分解落实成136个项目,其中就包括张湾村的道路改造和杨奉娇关心的城市公厕建设。
下评上、民评官,责任倒查
“镇上实行代办制度后,我家建房跑手续自己没出一趟门,也没花一分钱,干部就帮我把事情办好了,连车费都是他们自己出的。”上个月,冯家坡村村民黄康成在村支书苏春的《民情日记》测评上毫不犹豫地填了一个“优”。这是今年以来,蓬安开展的“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群众评议活动中的一幕。
“走基层”是入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经常性工作,如何完善制度,让干部深入持久地“走”下去?蓬安县组织部部长张邦刚介绍,除定期评比《民情日记》外,当地同时启动责任倒查机制,落实《民情日记》的“议账”、“结账”、“晒账”工作。
“围绕‘最受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有哪些,如何办好\’、‘最让群众不满意的工作有哪些,如何改进\’等问题,定期倒查全县党员干部走基层记了哪些民情,怎样协调解决,以此督促党员干部下基层、听民声、解难事。对《民情日记》反映的问题实行办理责任制,对群众合理诉求该办不办、能不能办、矛盾上交的,将追究相关责任单位的责任。”张邦刚说。
根据要求,蓬安县124个机关单位都必须确定一个村对应帮扶,全县6000名党员干部每人确定1名贫困户结穷亲。今年以来,全县党员干部在“走基层”活动中,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4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02个,确定民生项目130余个,筹集帮扶资金670多万元。
新闻推荐
“老姜头,今年生姜零售价贵过了猪肉,几亩姜卖十几万元,这次你又蒙对了。”种了十多年姜,63岁的陈连富在南充市蓬安县利溪镇常被大家称“老姜头”,他率先在村里种植生姜,无论行情好与坏,都坚持了下来。“...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