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地,种满了竹柳。
以前的河滩地,年年遭水冲,好些年景甚至颗粒无收,久而久之便成了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如今,依然是这片土地,却竹柳成林……近日,记者来到了蓬安县新园乡踏坡梁村,如今的村子,绿色盎然,昔日的河滩荒地如今成了村民们的“绿色银行”。
种植竹柳
撂荒地上披新绿
踏坡梁村位于蓬安县西南部,据踏坡梁村党支部书记吴亮介绍,由于临近河边的土地地势低洼,容易被水淹,遇到涨水,村民的季节性损失很大,有时甚至颗粒无收。“村里的土地大多坡高滩多,种植效益不佳,许多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这样一来,不仅河滩地和地势较远的山坡地无人问津,就连大田也开始出现撂荒的现象。”
土地的逐渐荒芜,让土地视作“命根子”的庄稼人感到心痛。2012年年初,当地政府引进业主红旗大寨公司并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发展美国竹柳原料林为主,兼顾其他果林和观赏林,首先解决河滩地的撂荒问题。
“竹柳不怕水,淹两个月都没问题。”新园乡政府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村民们的赞同。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经营等方式,成为合作社一员。合作社成立后,村里流转出去的土地就有500亩,并且很快将辐射范围延伸到其他3个村子。目前,合作社的会员已达到60多户,其中竹柳林100余亩。
土地入股
村民参与利益分配
据了解,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每年可以享受到每亩4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如果参与投资理财,采取5年领取一次租金的方式,每年每亩的收益还会提高100元。“不种稻田也能收‘谷子\’,划算。”当然,当地村民最推崇的还是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林业经营。虽然不再收取土地流转租金,但每年可以根据竹柳的净收入按比例分成,相当于合作社在流转土地里栽种的每一棵树,既是合作社的,也是会员“认养”的。每一棵树的收益,土地入股会员都要参与利益分配。
新园乡乡长章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用土地做资本入股,共同发展竹柳栽植,一方面缓解了业主先期发展中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民投资的风险,提高了入股农民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林地管护,农民不投入一分钱,几年后既有产业又能分红,可以说是多方共赢。
“今后,合作社还要和会员一起努力,力争在几年之内将林产业的规模扩大到800亩,同时引进加工设备,进行竹柳初加工,提高竹柳的附加值,持续增加合作社的效益和农民的收益。”谈及未来打算,章真表示,今后2年内,新园乡还将集中流转撂荒地500余亩,规模栽桂花、果桑等经济类林木,要让全乡所有撂荒地变成村民的“绿色银行”。
王陈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许雯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华西城市读本讯(文藻超记者许雯)8月1日,蓬安县福德镇石柱村的村民宾怀清在了解了当地政府开通的政务微博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前,民众在反映诉求的渠道上由传统的上访、座谈,向现代的网...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