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蓬安新闻 > 正文

宋英猛张力本报记者陈四四文图每逢夏收麦秆在农村四处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7-27 18:15   https://www.yybnet.net/

□宋英猛 张力 本报记者 陈四四 文/图

每逢夏收,麦秆在农村四处可见。在蓬安县,却有一位老人将麦秆视作“珍宝”,当地由此多了一项民间技艺——麦秆画。这位老人,就是73岁的祝世华。

7月19日,蓬安县周子古镇一处寂静幽深的小巷,记者见到祝世华正在一间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屋内,专心地拼贴麦秆画图案。19年来,他创作了《求》、《黄雀与玉兰》、《觅》和《歆》等四幅作品。如此“数年磨一剑”,让人不难体会到麦秆画创作的艰辛。

钻研雕刻,乡邻称为“多面手”

祝世华从小就喜欢做手工,6岁能捏泥人,13岁便能对着人和动物,捏出像模像样的泥塑。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被选进蓬安县文印社,从那时起,他更加深入地钻研雕刻艺术。

“门廊上的那几条龙,是那个时候雕的。”祝世华的老伴指着堂屋门上的装饰说,为了雕刻那几条龙,祝世华花了两个月时间。家人曾经很不理解,说他每天费力不赚钱。他也不争辩,只是继续摆弄着手中的刻刀。那个年代,祝世华就自己动手做雕刻工具,还去铁铺学习打铁技术,跟泥水匠学习水泥预制件技术。

1973年,蓬安县工艺美术厂发现了祝世华的才能,请他担任厂里的技术骨干。慢慢地,好学的祝世华逐渐掌握了泥塑、根雕、石雕、木刻、面具模型、核桃雕、扎草龙、纸火等多门技艺,附近的乡邻们都称他为“多面手”。

结缘麦秆,一幅画工序40多道

1993年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祝世华在电视上看到了麦秆画。他想农村不缺麦秆,便潜下心来开始研究麦秆画。

祝世华多次到县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获知麦秆画属于民间手工艺术,源于中原地区,是一种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山川、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形态,在唐代曾为风靡一时的宫廷艺术品。

“我的麦秆画不同,是立体的。”老人拿起他正在创作的画给记者看,只见画上的猴子体型浑厚丰满,身上的毛发清晰可数,那夸张的动作和顽皮的表情更是惟妙惟肖,很难想象它竟是麦秆制作而成。“一幅作品通常需要割、漂、刮、碾、烫、熏等40多道工序,还需要制作大量的磨具和其他工具。”

古稀梦想,麦秆画后继有人

步入古稀之年后,每每摆弄麦秆画,祝世华开始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他的手会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孙女从小就喜欢看他搞民间艺术,在他心中是自己这门手艺合适的传承人,但他却不想耽搁孙女读书。

“爷爷不教,我就偷偷学。”如今已读大二的祝定玉告诉记者,她对麦秆画的制作流程已有了解,如今在祝世华的指点下,已能够制作简单的麦秆画。

“我一直有个想法,借着蓬安大力开发旅游的大好时机,把我的麦秆画投入到市场中去。”祝世华说,如果麦秆画能被市场接受,他会开办一个麦秆画加工厂,让有兴趣的年轻人来学习和传承这门手艺,也能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

新闻推荐

破除官僚主义根本是要肃清“官本位”思想

□本报记者庞莹嘉宾:蓬安县委副书记陈圣伦盐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海涛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镇长廖天元记者: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过“门难进、脸难看”没有?廖天元:官僚主义是指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宋英猛张力本报记者陈四四文图每逢夏收麦秆在农村四处)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