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学才(南充)
2007年,网上铺天盖地的“郑小琼现象”几个字令我着实激动了大半年———在这之前,我早有耳闻,酷爱文学的郑小琼,毕业于南充卫校,老家位于嘉陵江南充段岸边的一个村庄。当年,她摘下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的桂冠后,我作为家乡媒体的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到了她。后来,我在持续关注她的过程中惊喜不断:2008年,她又荣获一项大奖:庄重文文学奖。那时期,她的诗作被译成英、法、德、意等10余国语言文字,中国的“郑小琼现象”渐渐演变成世界性的“郑小琼现象”。然而,直到今天郑小琼令我震惊的,不仅仅是其超凡脱俗的诗歌和散文,还有她刚发表不久的小说处女作《事如秋雨来》。这篇短篇小说在人性透视与灵魂关怀的过程中,塑造出一对崭新的人物形象。
现实得近乎荒诞的故事
上个月底的一天, 阅读2021年第3期《小说月报》(大字版)时,我惊喜地读到选自《中国作家》2021年第1期的短篇小说《事如秋雨来》。
尽管这篇小说没有提到嘉陵江,但我依然固执地认为其场景原型是嘉陵江南充段岸边某个村庄。 小说原生态地描写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存状态:渔民江应贵与人争执,失手将其打成残废,独自跑路了, 他的妻子胡淑珍带着女儿等了半年不见他归来,卖掉船后,断了生活来源。经叔叔介绍,胡淑珍改嫁给了村民唐客宾,给他生了三个女儿。六年后,江应贵出狱找上门来, 与唐客宾的夺妻之战打了三年,期间经历了遭遇战、持久战和游击战,依然不分胜负。后来,战争突然停了下来, 两个男人与胡淑珍共同生活在了一个家庭,并又生一女。五个女儿都远嫁城市后,胡淑珍死在地里,两个男人都不愿进城,在村里相依为命。唐客宾摔倒瘫痪后, 不会煮饭的江应贵从头学起,细心照顾,洗衣时不慎淹死溪河。小说结尾处, 无限留念村庄的唐客宾被大女儿唐年香推进城市……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学与乡土的关系,像中国文学与乡土这样深刻、紧密。《事如秋雨来》描写了唐客宾、江应贵面临乡土与城市变迁时的生存困境,对挣扎于现代化社会的个体生命表达着“现实主义”的深刻思考。在虚构的文学领域, 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小说题材, 已经被许多作家涉猎,很难出新意。可是,郑小琼笔下的故事没有陷入“三角恋”的情感纠葛,而是将小说的重心偏向胡淑珍死后,延续着这个现实得近乎荒诞的故事。
成功塑造一对“老伙计”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实际上就是性格塑造,性格塑造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任务。作家塑造笔下人物性格,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人性立场出发, 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人性观照。《事如秋雨来》 用细致入微的手笔构建了一种看似不可能的人物关系:因为爱情,原本打得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两个男人, 突然鸣金收兵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曾经的死敌成为最亲的人,时间磨平了他们心中的沟壑,冲刷掉往昔的爱恨情仇。”他们最终成为最亲的人,相依为命。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成功的人物塑造不是由一个人物形象来担任的,而是由两个“情敌”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我很认真地思考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究竟是一种什么感情?他们之间的关系,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 答案其实就在文本之中———江应贵俯下身, 在全身瘫痪的唐客宾耳边大声喊道:“老伙计,放心,有我呢。”在时间的洗礼下,在生活的磨砺中, 两个男人之间萌生的生死相依的情谊,不是手足之情胜似手足之情,这种奇异的感情拓宽了读者对人类情感层次的理解。让人耳目一新的一对“老伙计”形象,足以证明越是能体现人性复杂幽微之处的小说, 便是越能引发读者思考的小说。
城市化进程不但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而且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文明状态。 数据显示,我国超过60岁的老龄人口已达2.6亿多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潜力巨大。《事如秋雨来》的字里行间,浮动着作家对老龄化这一时代议题的深刻思考。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传统乡村和农民的形象日渐淡出,失去传统精神根基的乡村空巢老人沦为真正孤独的灵魂。对文学而言,最根本的应是关怀灵魂,关怀人的生存状态。短篇小说的麻烦在于它的篇幅,要求故事必须是精简的, 容不下作者井井有条地处理一切。《事如秋雨来》 简洁而强劲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灵冲突和精神矛盾,最揪心的地方在结尾处大女儿将唐客宾推往城市的那个细节之中———
唐客宾不停地扭过头,回望着那一片金黄的稻子,他们拐过村道时,他嘴里发出的浑浊不清的“咕咕”声更为急促,唐年香听不懂唐客宾喉咙间发出的声音,也没有理会他,她推着他继续往前走。
此时此刻,唐客宾的“老伙计”江应贵已经入土三天, 唐客宾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急促焦虑,其灵魂深处的痛苦,已无人在意,哪怕近在他身边的女儿唐年香!
所以我还想说, 郑小琼的小说处女作, 透露着一个作家对这个大千世界众生相的悲悯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延伸阅读
嘉陵江边的故乡是她的文学源头
可以说,是诗歌、是文学,彻底改变了从前的打工妹郑小琼的现实命运,帮助她从流水线工人华丽转身,先后成为国内著名大型纯文学刊物《作品》杂志的副社长、副总编。位于嘉陵江南充段岸边的故乡,是她的文学源头,决定了她的语言底色和思想情感。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的老家在嘉陵江边,高坪龙门是嘉陵江边一个非常古老的镇,从搬罾到龙门,这一段嘉陵江给我太多的记忆。”威廉·福克纳用自己对“邮票般大小的故乡” 的全部爱憎, 把城市的历史与现实、时代的沿革与变迁、人们的痛苦与困惑……幻化为灵感之源, 创造了一个五光十色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我坚信,郑小琼也能用自己对故乡那个村庄的爱与憎,构建出更加广阔的文学世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燕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松)国网南充供电公司与南充市应急管理局、西华大学应急学院日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