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沸腾(高坪)
《南充晚报》创刊二十周年了,我的身份发生了几次变化:最早是读者,稍后是订户,然后是作者,最后当了几年特约评论员。
晚报创刊之初,我的单位订阅了。每天晚报送来了,谁先拿到谁就先看,我反正总是能够保证翻阅。 遇到有特别好的文章,就到报刊亭买一份保存。
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 知晓新闻主要还是看报纸。 晚报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阅读方便,我就自己订阅了一份晚报。那时候,正好邮政服务也做了一些改革, 在房屋的单元门洞口安装一个信箱。我每天下班回家的时候,开箱取报阅读非常方便。
因为业余喜欢写作, 所以自然就成为了作者。新闻、小说、散文都在《南充晚报》上发表过一些。2001年,我在浙江省《山海经》杂志发表了一个中篇小说《反贪特别行动组》,除了被安徽省《传奇·传记文学选刊》转载外,当年又被晚报全文连载了。
那些年,工资收入不高,儿子快读大学了,经济能力相形见绌。为了给儿子多挣一点学费,我就写了几年新闻时评。那时候,异地报道和异地批评比较普遍,时评可以投往全国的报纸。最初写时评是因为发表快、稿费高,后来写得多了, 就写出了一些社会责任感,就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想借机表达出来。时评还是有人读的,我就收到过陕西读者的一封来信,表达了他的读后感和相关的联想。
十多年前,全国几乎所有报纸都开辟了时评版。《南充晚报》 也开辟了一个时评版,一个星期出一个版,有时候出半个版。 我被聘请为晚报特约评论员,一个星期发表一两篇评论。有值得评论的南充新闻,就评论本地的事情。没有本地的新闻,就评论有借鉴作用的外地的事情。每一期专栏,还登出我的漫画像,头像是照片,身子是变形的。这样,很多人认出了我,其中一个是我读初中时的吴老师,他专门打电话鼓励了我一番。
晚报发表的时评,证明确实有人看。滨江中路建材市场一个女读者辗转找到我,不是兴师问罪,而是向我咨询有关房屋产权的问题。我写了多年的文章,她是第一个直接找我的读者, 我心里当然很高兴。同时,我也很忐忑,除了尽我所知解答她的问题,对她做出一点智力支持,我也无法对她进行跨区帮助。
还有一次, 晚报报道了女司机打老人事件, 编辑约我写一篇评论, 我写了《开车要有“车德”》。文章发表后,在南充论坛上引起了比较激烈的反应。 正面的反应自然是占多数,负面也有少许,这些都是在预料之中的,不然,发表时评就失去意义了。
我作为特约评论员,还写出了一个小小的嘉奖。我写的《民工需要吸收城市文明》,获得了2005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这说明我写的时评,不但有普通读者在阅读,更得到了专业评委的认可。
前后写了八九年时评,我也有一些损失。本来《天府早报》副刊编辑答应给我连载一部长篇小说,甚至说不管你写成什么样子都给你发表。遗憾的是,当时写时评停不下来,全天上班,中午写时评,晚上写小说,精力无法长期支撑下去。结果,长篇小说没有如期完稿,那个编辑朋友转行去一个美术杂志当主编了。
最后, 我放弃了写时评。 在社会方面,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报纸调整读者定位的影响。在个人方面,我恢复了原有写作方向, 重新开始写小说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祝真珍)“这个消火栓又漏水了,是不是有人故意搞破坏哦?”昨(14)日,本报热线2225777再次接到热...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