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萍)近日,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川东北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被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和省科协联合认定为2019年四川省第十一批省级科普基地。
据了解,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科普教育基地以特色天文建筑、各类天文学设备为基础,增设天文知识展板、天文设备展厅,通过开展路边天文夜、天文露营、科普进校园、科普支教、天文竞赛、星空摄影、科普开放日、天文科普讲座、天文学公选课、天文读书报告等科普活动,打造科技科普主题校园环境,营造高校天文科技文化氛围,推进以西华师大天文系全体师生为主体、西华师大天文协会为主要窗口的科普教育一体化阵地。
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科普教育基地致力于培养专业科普人才和业余科普人才。通过整合校内校外科普教育资源,定期输送基地工作人员前往北京、深圳、云南等地天文台和天文馆培训学习,定期邀请各大天文台、天文馆科普专家来校开展科普培训,并将科普服务对象拓展至省内各大中小学师生和社会大众。
目前,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科普教育基地大力推进天文科普网络平台建设,初步构建网络科普平台,初步实现天文科普信息、天文科普活动信息实时接入和更新,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天文科技科普教育门户网站建立。同时,以天文科普网络平台为载体,搭建与国内各中小学官网、各高校科研院所官网的网络链接,建立天文科普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单位特色优势资源,发挥互联网信息化传播优势,实现科技资源最大化利用。
记者了解到,川东北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成立于2010年9月,基地建有污染防治实验室、生态环境教育馆、地理标本馆、生物标本馆、大气综合监测站5个校内和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2个校外环境教育与科普点,通过环境教育与科普,增强大中小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养成自觉的生态环境保护习惯。
川东北环境教育与科普基地定期在世界地球日、全国科技活动周、世界环境日、“大学生在行动”环保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世界环境教育日开展环境教育与科普活动,长期开设生态环保课堂;与64个中小学校、生态环境单位共建环境教育基地,成立四川环境教育1+N联盟;搭建四川省大学生环保科普创意大赛、中小学环境教育与科普教师培训、环境教育研讨会3个交流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目前超过4.5万名大中小学生接受了环境教育与科普。
新闻推荐
编者按:如何把南充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日前,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南充市打造全省综合交通副中心实施方案》等6...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