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与精神。
10月21日晚, 原创川北灯戏《张飞轶事》拉开了第四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的帷幕。
大幕拉开,好戏连台。
这是川北灯戏与全国地方戏剧的跨时空对话与告白; 这是南充文化与全国各地文化的跨界交流和融合; 这是南充传递给世界的一张内涵丰富的文化名片。
5天时间里,全国13支地方戏剧艺术团、400余名演职人员在高坪区文化艺术中心、果城会堂、川北医学院世纪会堂带来了25场交流演出,数万名本地市民、学生、戏曲爱好者走进剧院, 共享文化盛宴。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名戏剧专齐聚一堂, 开展了两场地方戏剧艺术交流会。
2010年以来,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已经走过近10年,举办了四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历史与现实相交,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完美融合。通过“请进来”,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已经成为南充重要的文化交流品牌。
25场演出 市民乐享“文化大餐”
10月21日至25日,安徽省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广东省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安徽省宿州市拂晓剧团、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绍兴市文化馆、云南省玉溪市花灯剧院、湖北老河口市艺术剧院、河北邯郸平调落子剧团、青海省演艺集团平弦剧团、江西省万载县花灯戏传习所、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重庆梁山灯戏剧团等13支地方戏剧艺术剧团走进南充,带来了25场精彩的演出。
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其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10月22日下午,江西省万载县花灯戏传习所、云南省玉溪市花灯剧院为广大观众展示了花灯戏的魅力。
《小姨妹过河》是玉溪市花灯剧院的经典剧目。演出中,两名演员采用大量的翻转、腾空、托举等高难度动作,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10月23日下午,伴随着熟悉的音乐和唱段,花鼓戏经典剧目《刘海砍樵》在高坪区文化艺术中心上演。30多分钟的演出,台下观众不时跟着熟悉的旋律轻声合唱。
广东省紫金县花朝戏剧团为观众带来的花朝戏《卖杂货》《三看亲》也同样精彩。演员们载歌载舞,扇花、砻勾脚、穿心手等独有的表演动作一一呈现,风趣幽默的表演,非遗绝活的展示,令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10月24日下午,在川北医学院世纪会堂,江西省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带来的传统剧目《拒诏扑火》上演。舞台上,演员将大量动作戏完成得干脆利落,感情戏打动人心,台下一些观众眼眶湿润。
各个剧场的演出,市民蜂拥而至。今年78岁的梁静南告诉记者,她很喜欢看戏,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举行这几天,她约着一帮朋友看过了云南省玉溪市花灯戏剧院、湖北老河口市艺术剧院等剧团的戏。“举办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普通市民能够在家门口看到全国各地的戏剧,真是太好了,希望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惠民活动。”梁静南说。
以老带薪 非遗传承人才辈出
花灯戏、花鼓戏、弋阳腔、淮北梆子戏、绍兴鹦哥戏……参与本次演出的13支地方戏剧艺术团所展示的戏曲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比如,广东省客家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花朝戏,是土生土长的地方民间戏曲。其用客家语演唱,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唱腔朴素健朗,唱词和道白常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又如,万载花灯戏,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江西花灯戏代表。万载花灯戏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语言生动朴实,唱词通俗易懂,表演形式优美活泼,保持着灯彩歌舞的艺术形态。
来自北方的平调落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产生于明末清初邯郸的武安市,兴盛于上世纪中叶。平调行当齐全、唱腔优美、表演奔放、善演大戏。落子诙谐幽默、表演细腻、乡土味浓、善演家庭小戏。
“各个剧种都有各自的特点,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给了我们观众很多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老戏迷王卫国说,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举行的这几天,每天都有不同的艺术体验。
玉溪花灯戏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小姨妹过河》《闹菜园》都是玉溪市花灯剧院传承了几代人的经典剧目。《小姨妹过河》在南充表演时的女主演是矣露,同来的还有该剧1993年首演时的女主演杨丽琼。杨丽琼表示,玉溪花灯戏能够常演常新,关键在传承,要把舞台留给更多年轻人。
花鼓戏《刘海砍樵》演出现场,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演员李左在后台认真观看,台上,他的学生刘宏正是“刘海”的扮演者,而刘海这个角色,李左已经演了40年。在当天的演出中,李左为观众带来了经典花鼓戏《补锅》。
“以老带新,是我们花鼓戏老演员的职责。”李左说,“《刘海砍樵》这出戏完整演下来时间是120分钟,时间长动作多,体力消耗很大,对演员要求很高。现在慢慢由中青年演员演,很能锻炼演员。”
说到传承,就不得不说南充市川剧团非遗传习班。10月21日晚,川北灯戏《张飞轶事》中38名非遗传习班演员参演的巴象鼓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非遗传习班学员何媛媛经过三年学习,已掌握唱腔、身段表演等基本功,她说,“能在《张飞轶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演出,与平常的努力分不开,我将继续学习,演好每一个角色。”
南充市川剧团艺委主任李云庆表示,年轻学员走上舞台既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以老带新,非遗传承才能代有人才出。
以戏为媒 打造南充重要文化品牌
2010年,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艺术节举办,艺术节以“弘扬灯戏艺术·彰显魅力南充”为主题,吸引了重庆秀山、贵州独山、云南玉溪等地多支灯戏艺术团,同时邀请了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2013年,第二届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以“推陈出新·文化惠民”为主题,邀请了2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戏剧艺术交流会。来自河南、湖南、湖北、云南、山西等地的8支艺术团共312人在南充大剧院、果城会堂、北湖公园广场、西山广场举行了16场交流演出,将单纯的灯戏艺术节扩展到了地方戏剧艺术节。
2016年,第三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以“文化的传承·文明的印记”为主题,共有来自湖北、山西、广西、浙江、福建等地的11支地方戏剧艺术团和40名戏剧专家参加。
2019年,第四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活动主题为“传承戏剧精粹·共享文化精彩”,来自全国各地的13支地方戏剧艺术团、30余名戏剧专家,约400余人参加。
10月22日、23日,第四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地方戏剧艺术交流会举行。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戏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与戏曲现代化、地方戏曲剧种的传承与创新、基层戏曲发展策略四项议题进行对话分享。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郑雷表示,第四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是南充收获的一枚丰硕的果实。南充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地方戏剧交流的平台并成功举办到第四届,体现了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同时,全国各地的地方戏剧艺术团到南充演出,也是南充市民的一大福利。
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严福昌表示,以戏为媒,为戏而来,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已经成为南充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充分彰显了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南充举办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促进了地方戏剧的交流和发展,为地方戏剧艺术发展开启了一扇文化之窗,架起又一座文化之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子榆杨兰雨)10月23日,顺庆区永丰小学内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当天,中华儿慈会爱健康基金捐赠暨红伞心理援助...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