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元(嘉陵)
是很久以后, 我才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一句话,他说,勇气产生在斗争中,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翻译过来的话有些拗口,我不确定它就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之口。不过,我特别相信,当一个人被命运卡住咽喉的时候,要么挠它的胳肢窝,要么跳起来给它狠狠一拳。
比如我的2000年,这个千禧之年。
儿子在腊月三十晚上“奋勇”出来后,我每月的工资依然400多元,奶粉,尿不湿,像“太行王屋”二山,让我举步维艰。
十年寒窗苦读,历经千辛万苦,以为吃上皇粮可以高枕无忧, 却没想到日子如此寒碜。
我对妻子说:“我要出门闯闯。”
妻子一愣,问我:“出去打工?”
学校老师已经有人勤工俭学。 他们偶尔回来,穿着得体的服装,走路踢踏作响。
“娃娃咋办?”妻子忧心忡忡。
我说:“不是有你吗?”心底有丝丝心酸。我挤出笑容补充,“汪国真说,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生命更辉煌。”
妻子失眠了。都是老师,她知道天地间早就荡起滚滚春潮。她知道我不甘心。在她的眼里,我是一只雄鹰,天空,才是飞翔的舞台。
事实上,我不知道去哪儿。
我有点窝火,人生仿佛有多种可能,其实可供选择的并不多。
暑假, 在市里工作的老师突然给我打来电话, 说有个新成立的学校要考聘老师,让我去试一试。我翻开当天的南充日报,在一个特别显眼的位置,看到了招聘广告。
我从椅子上一蹦而起, 把正在午休的妻子摇醒,她也有些不敢相信,报上有一行大字:
待遇,每月1600元,不包括奖金。
4倍!近乎4倍!
之前散步的时候,我曾感叹,如果工资能有1000元,我一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是,我义无反顾登上开往市里的汽车。
那是一家新成立的私立学校, 以写《三国志》的陈寿命名,坐落在西山脚下,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高大的教学楼,时尚的电子板,明亮的玻璃房,宽阔的篮球场……无一不彰显着时代和创新的力量。
一瞬间,我像一只青蛙跳出井底,外面的阳光明媚而刺眼。我惊喜而慌张,以致试讲时有些紧张。
他们求贤如渴, 面试我时笑容像磁石一样———我知道,我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他们的认可。 校长对我说, 你在这里,一定会有新的天地。
父亲不晓得从哪儿听到消息。 当天夜间从老家赶了过来,放下背篓,气还没有喘匀,站在门口问我:“私立学校是不是民办学校?你去是不是就变成代课教师?”父亲教了一辈子书,直到快退休,才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他的人生,梦里都是转正。他想不通,这是个什么玩意儿,能让他儿子放弃“铁饭碗”。
父亲问我:“万一那边站不稳脚跟怎么办?”我沉默不语。父亲当夜就走了。但是,我还是勇敢地踏出了这一步。 这一步很短,也很长……
我跟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志,一起和学生畅游书海,一起在考场华山论剑,我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得到了实质性的转变。
我的改变,是从认知开始的。我开始无惧困难和挑战,无惧失去和拥有。
后来,我去了机关从事党建工作,这样体会更是刻骨铭心。 我居住的城市,2000年起,非公企业蓬勃兴起。那些学校,就是民营企业家从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中,找到新的突破口。他们把教育情怀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物质和理想双丰收,也成就了更多人的梦想。我曾经的同学,在其中当老师,做校长,安居乐业,活得意气风发。
再次回首,不得不庆幸当年充满勇气跨出那一步,我没有限制自己,固守一隅。但我深知,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思想解放,一切都是痴心妄想。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你翻过山,跨过海,心中有梦,便是天堂。
新闻推荐
180度漂移、极限绕桩、车模热舞……10月19日,一场精彩的汽车特技表演在南充港码头精彩上演,吸引了上千名市民前往欣赏...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