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奎 实习生 刘颜滔/文 陈村铭/图)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来到当时的南充县芦溪区乡下,开始了知青生活。40多年后,10月5日上午,130余名当年在芦溪区插队的知青再次相聚,忆当年、说今朝。他们最大的感慨就是,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天上午,当年的知青们陆续赶到北湖宾馆:有人端着保温杯,有的精心打扮一番,有的带着孙子赶来……其中,一些人是从北京、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等地而来。
“你还是这么年轻,没啥变化。”“哎哟,40多年没见了,真是变样了。”……多年未见面,如今又相聚,老朋友相见,手拉手有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忆起当年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久别重逢,当天上午,大家在一起举行联谊会。联谊会上,大家一起叙旧,表演舞蹈《茉莉花》《英雄赞歌》,独唱、合唱《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节目(如图)。在联谊会的最后,所有的知青起立,一起大合唱《歌唱祖国》,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用歌声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这些知青,绝大多数在南充生活,但也有不少是在广东、重庆、北京等地生活,听说要举行联谊会,他们都提前赶了回来,一起准备活动,排练节目。”此次活动的一名组织者告诉记者。
当天参加活动的130余名知青,均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南充县芦溪区当知青,尽管已过去了40多年,但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他们仍然记忆犹新。
知青吕恒林、厉明勤、王川明等人回忆,1976年8月的一天,他们在南充城区白塔嘉陵江大桥桥头集中,每个人胸前都戴着一朵大红花,乘坐一辆解放牌大货车下乡。当时现场是人山人海,人们敲锣打鼓欢送他们下乡。出发后,车子拉着他们沿着五星花园转了一圈。当车子驶出五星花园后,就直奔芦溪区。
到达目的地后,当地干部又把知青分别送到了芦溪公社、灯台公社、金台公社、顺河公社、大林公社、梵殿公社等6个公社,从此,他们就正式开始了知青生活。干着栽秧、打谷子、挖地、收麦子、修水渠等农活,和村民一样靠着挣工分分口粮。
在经历了几年的知青生活后,这些知青通过招工、考试等陆续回到城里,或是回到城里参加高考、读大学。
“虽然下乡当知青,日子很苦,但是也有收获。”厉明勤说,经过两年的知青生活,他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都增强了,“后来无论遇到再大困难,再不开心的事,想想当年的知青生活,一下就觉得眼前的困难就不是困难了。”
40多年后再相聚,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到花甲之年。最令他们感慨的,还是这些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的南充农村,有的是瓦房、墙是泥土,还有一些农房屋顶盖的是稻草、墙是竹篾条。整个村子,没有一条像样点的路。”厉明勤说,当年下乡时,如果走土路,要走2个小时。退休前,厉明勤在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上班,退休后也一直在广东生活。他还经常回到南充,回到当年当知青的地方转一转,和附近的老乡们聊聊天。如今的南充农村,几乎家家户户住小洋楼,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样样有,还通了自来水、电、天然气,和城里没啥两样,一条条柏油路串起家家户户,小车子可以直接开到院坝。
聚会结束后,不少知青邀约着一起回到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转一转,看看如今的新农村画卷。
新闻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号10月9日消息,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仲研、陈小锋、吴欣荣提起公诉。吉林检察机关依法对仲研涉嫌受贿案...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