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庆记者站 曾江林
花木成畦,浓荫遍地,千年魁星阁屹立其上,黄发垂髫怡然其间。老南充人王承基、李兴武、陈新民再度围坐于此,时光斗转,青丝渐成白发,老城展露新颜,关于这方乐园的幕幕往事,谈笑间依然清晰在目。
第一座城市公园 人气居高不下
《南充市志》载:民国9年(1920年),将县文庙、 奎阁及周边空地辟建为第一公园,名果山公园。距今,已整整100年。
打小居住在公园附近的顺庆区大北街上的76岁老人王承基回忆, 上世纪50年代初,全城只有这一座公园。公园位于城中心,紧邻当时最繁华的果山街、鸡市口等地,周边行商坐贾无数,尽管有些年份要凭票进入,但人气居高不下。
当时,公园四周设置低矮围墙,开门两处,上有楹联及浮雕。大门设于果山街,名“胜利门”。公园散布着绿植花草,中央有两株黄葛树,有一荷花池,池上有三道拱桥,小巧玲珑,各有三孔半圆桥洞,时称“三桥九洞”。
“大人们喝茶聊天,我们就到处跑。”王承基最感兴趣的是公园东南一角的“耍玩意儿”,“打道筒、拉胡琴、说评书,五花八门,很多流浪艺人以此为生。”时隔数十年,老人依旧记忆如新。
今年65岁的陈新民对果山印象深刻。在他的回忆中, 通幽的小径、 盛开的夹竹桃,被孩子们溜得光亮的土坡,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而72岁的李兴武老人,则对奎星阁等颇有年份的古建筑情有独钟。老人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在以平房居多的当时,27米高的奎星阁、15米高的南充市解放纪念碑成了众多游人追捧的热点。
川东北最大动物园 催生火爆商机
王承基回忆,解放初期,果山公园东侧临江处就有了一个简陋的“动物园”(流浪艺人关养动物的一处空地), 园内猴子居多,还有熊、孔雀、黄鼠狼等。只要进了公园, 他往往会花一分钱买一大堆花生,喂给猴子吃。
李兴武则对当时的马戏记忆犹新。他说,上世纪50年代,一般逢年过节才有马戏表演,演出前,表演方在黄葛树边的空地设一圆圈,外罩白布,门票两分钱,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在场外侧着脑袋“听戏”。
据《顺庆区志》记载,上世纪60年代初,果山公园内开始兴建动物园,面积约10亩,曾用于表演的动物终于有了固定家园,数十名流浪艺人不再颠沛流离, 并入南充市曲剧团。70年代初,动物展馆建成,为川东北第一个动物园。至80年代,动物园内动物品种近50种,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超旺的人气催生了商机, 四周的街巷生意持续火爆。“果山街当时就是美食街。”陈新民回忆,带着孩子逛完公园,果山街的小吃摊是父子俩的必去之地。“热凉粉、担担面、血旺、烧白……应有尽有,那种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
城市留下记忆 百姓记住乡愁
玉壶光转,南充城市中心渐渐北移,果山公园几经改造,曾经的第一公园、第一动物园也渐渐消弭于岁月长河。 尽管公园面积缩小三分之一, 也再没咿呀的丝竹之音, 甚至连中央两棵黄葛树也不见了踪影,这里依然终日人头攒动。
究其原因, 从几位老人的一席话中可见端倪。
“空气好、熟人多,自带茶杯,一元钱可以坐大半天。”李兴武家距离公园有好几公里,年逾七旬的他本可乘坐免费公交,但为了锻炼,他常走路来此。
“这里老人多, 说得上话, 感觉很温暖。”健谈的陈新民说,不仅他常来,外地朋友来南充, 他也常带至此。“现代化的新东西哪里都有,在这里,才有我们家乡最原始的味道。”
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王承基有着深深的眷恋。 对于公园未来, 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时间沉淀带给人的东西难以用物资去衡量,果山公园承载着一代代南充人的美好记忆,在大城崛起的今天,作为一个眷恋故土的老人,我希望这份记忆,保持本真的模样,散发古韵的芬芳。”
新闻推荐
高坪走马:乡村旅游主打“文化牌”目前已建成南充首个3A级乡村旅游文化景区
●李波/文杜建川/图唐来才笑了。正是柑橘入夏管理时节,他每天都有活干———在家门口的柑橘园要么施肥、要么除草,每天...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