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充 今日南部 今日营山 今日蓬安 今日仪陇 今日西充 今日阆中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今日南充 > 正文

南充十四道水门的前世今生

来源:南充日报 2019-06-22 01:5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谯灵敏

说起老南充的城市记忆,每一件都弥足珍贵。

南充老城区,从明代开始至20世纪初,高高的城墙都环绕着这座老城。水门,便是开在城墙上,供老城人民到江边担水的水源之门。它因与老城人民的吃水大事紧密相连,成为老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近日,记者从老人的口述及图文资料中,走近水门,感受那段历史气息。

A 十四道水门 老城人民的水源之门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穿南充城而过,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老城人民吃水一靠井,二靠江。

讲起十四道水门,先还得讲南充的水井。由于嘉陵江和西河绕城而过,南充的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这为在城中挖井创造了天然优势。那个时候,在城内的大街小巷,特别是街口,或者是在深巷中,凡能找到地下水源的地方,都挖掘有水井。水井挖成,再从西山上开采出上等的青砂石条,一层一圈地垒砌,有的砌成圆井,有的砌成异形井。江水、河水经沙层和岩层过滤以后,成为一口口水井里银白清凉、甘甜清冽的井水,喂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老城居民。

记者从顺庆区地志办了解到,鼎盛时期,南充城内共有水井19口,其中较为出名的有现上中坝嘉陵江大桥下方的龙王井、仪凤街的铁佛寺井、青年街的大佛寺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城内原有的居民不断繁衍生息,进城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城内居民大幅度增加,那19口水井的水再也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需求。故而,靠不了井,靠江。要到江边挑水就得有出城的路。破墙建门,水门便应运而生。

据《南充市志》记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知府杨重雅修筑外城,外城西起内城西北隅(今模范街附近)向东北抵达平城门外的嘉陵江北段,再利用防洪老堤,增修为外城东段,南至小南门外与内城相接,把城外数千家住户圈入城内。至此,南充城区面积几乎扩大一倍。但因居民取水不便,又在东段堤坝上辟出水门,共计十四道。

这一道道水门便是城里居民、商贩等,挑担江水弥补井泉不足的水源之门。它在南充存在了100余年,成为江边城头一景。

B 古稀老人 回忆40年前江边挑水

出生于1946年的文桂彪,现年70余岁,已至古稀之年的他曾经历过20余年从水门到江边挑水。“我们一家都是地道的南充人,就住在现小东街靠城墙这一头。”文桂彪回忆起了当时的场景:在他家的附近没有水井,离得最近的也要走4条街,而城墙外面就是嘉陵江,所以嘉陵江便成了一家取水的不二选择。

“家里共有5兄妹,除了我还有2个哥哥和2个妹妹,挑水的重任当然落到了我们几兄弟的肩上。”文桂彪说,他10来岁的时候便开始独自到江边挑水,头一天晚上,看到水缸里的水所剩无几,第二天清晨便拿上一根扁担、两只水桶欢快出门。沿着现小东街径直走向城墙便有两道水门,水门宽约2米、高约3米,可供4至5人同时经过。穿过水门来到城墙外,宽广的嘉陵江映入眼帘。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来到江边,通常可见三五成群挽着裤腿取水的人们。

文桂彪回忆,家里的水缸很大,口径约80公分,要3担水才能装满,所以他大半个上午都在江边与水缸边奔走,待到3担挑完,早已累得满头大汗。但刚挑回来的水不能直接食用,还需要经过澄清。那时,每家每户都备有杏仁粉末,手里捻一小撮,均匀洒在水中,1个小时后,杂质与水便清晰分割开来。这样的一缸水只够一家7口人使用2到3天。直至上世纪70年代,自来水在南充城区开始普及,他才逐渐结束了挑水的活。

那时,文桂彪已经20余岁。就这样,那段清晨水桶叮当作响的日子贯穿了他的整个少年与青年时代,出城的必经之地———水门也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如今已过去40余年,我还常常梦回当年,梦中总有人络绎不绝经过水门来到江边,说笑声不绝于耳。”文桂彪说。

C 21世纪初 最后两道水门被拆除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南充的城墙逐渐被拆除,城墙上的水门也逐渐消失。存在时间最久的水门位于今小东街与滨江路(原小东街与中河街)的交界处,它的消亡在21世纪初,修建滨江大道之际。

据《顺庆志》记载,滨江大道起于塘口垭村,止于嘉陵区的都尉坝华清寺,顺庆区段止于桓子河大桥。设计道路全长12公里,宽50米,双向4车道,是贯通市区南北的主干道,兼作国道318和212干线的过境道路。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00年3月8日破土动工,二阶段的道路工程于2001年动工建设。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要沿着滨江大道转路,是看着这条大道一点一点变了样的。”今年74岁的邓如意是一名老南充人,也是一名资深的摄影爱好者,对家乡充满热爱的他将镜头对准了城市的变迁。

2000年的一天,天空中万里无云,是个出门采风的好天气。邓如意和几位摄影好友相约来到嘉陵江边,拍下了最后两道水门拆除之前的景象。记者看到,低矮的城墙上,两道水门相依相偎,如同一对孪生兄妹,又如同一双巨眼。水门口,紧连着的是青石铺就的阶梯,一位老妇人正朝两道水门走去,可能是由于途经此处的人减少,石阶上长出了许多杂草,往日络绎不绝挑水的景象不复存在,略显凄凉。

“顺着石阶向下走去,以前有一个大型的米市,所以我给这张照片取名为双洞子米市。”邓如意说。

在邓如意拍下这张照片的第二年,滨江路二期工程启动,南端修建至桓子河大桥,北端修建至北部新城核心区,涉及原中河街、下河街、川主街、上渡街等街道。最后两道水门便是在这个时期消亡。如今,再要了解关于14道水门的历史,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照片,以及老人的回忆了。

新闻推荐

川北凉粉产业园 9月开建明年开园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顺庆区商务局获悉,川北凉粉产业园落户华凤街道磨响滩社区境内,该项目规划占地109亩,今年9月将正式启动...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二十四节气之2019-06-21 08:35
猜你喜欢:
评论:(南充十四道水门的前世今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