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史上,川北民居以简洁明快的建筑立面、朴素淡雅的格调而独树一帜。它们既有现代园林的建筑式样, 又有青瓦、粉墙、坡屋顶、穿梁斗拱等建筑结构,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多样形式映衬多彩民俗文化
在乡村, 民居一般包括场镇民居和乡村民居,聚落因地形不同而形态各异。旧时农家盖房,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要提前谋划、准备。建房的过程,包括择基、开工、上梁、乔迁等都有很多讲究。
择基和上梁是最讲究的两个环节。这些看似繁冗的讲究, 既寄予村民美好的愿景,也映衬出多彩的民俗文化。
择基,就是在建房前选宅基。
按照习俗,新房一般建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地方。大门的朝向,根据不同地形地貌来确定,没有统一标准。但有些条件,村民特别在意。比如,宅前要留有开阔地,谓出场好,也为盖附属房留下足够空间。有的村民甚至有“避三箭,顾左右”之俗。所谓“避三箭”,即避路箭、火箭、木箭,大门不能正对大路,不能正对人家的烟囱,不能正对人家的山墙等。从现代环境科学来讲,建房看地基,有利于采光、通风、用水、取暖、出行等生活起居的方便。
上梁,这是一个很隆重的环节。施工进行到架设屋梁的时候,主人要举行上梁仪式。 时间要选在吉日良辰,一般为双号日子、正午时分。这天,亲朋好友纷纷前来贺喜,喝上梁酒。房主在大门两侧贴上楹联,大梁上贴大红对子,上写“吉星高照,福地呈祥”等吉利词。梁上挂着红布条,以示吉庆和富足。上梁时,燃放鞭炮。木工头或骑在梁上,或站在山墙上,一边“说好”、唱上梁歌,一边撒糖果糕点、“抛梁馍馍” 等, 引来许多人在地上看热闹,抢馍馍、接糖果。上梁这天,房主要备丰盛的宴席,款待瓦匠和前来贺喜的众亲友。
即便到如今, 虽然仪式没有旧时那么复杂,但这个环节是不能省的,一来图个热闹,二来图个吉利。
在乡村居民的建房过程中,还有动土、下石、搬柴、热灶、安家神等众多习俗。
独特风格体现川北建筑文化
在高坪区, 乡村民居在平面布局、门窗、梁架结构、屋顶、屋脊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传统民居具有典型的川北风格: 小青瓦、坡屋顶、白粉墙、穿斗结构。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 高坪区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录入的数据显示,全区民居主要结构是穿斗式,以柱承檩椽,柱间穿插枋木。在平面布局上,有一字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等。 这些民居的设计包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庭院文化。
挑梁结构体现出高超的技艺。 以立柱和横梁结成梁架,梁架之间再由枋、檩条构成间的构架, 檩条上通过青瓦覆盖连成屋面,房间之间用木质裙板或土墙相隔。这种传统的建筑手法, 一方面使墙面承重压力得到减轻,便于门窗等的自由设计,另一方面可利用宽大街檐和敞亮明楼进行作物晾晒和风干处理。
窗户在乡村民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到一尺见方的圈舍透气栅栏窗,大至满墙雕工精湛的正堂装饰窗, 窗户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建筑构件, 无不显示出独特而丰富的魅力,蕴含文化情感。窗棂大多是方形窗的结构,包括分格类、如意格以及鸟兽花卉、什锦嵌花等,各具神采。有的经过精心设计后逐件雕琢成型, 然后再镶嵌到特定的部位,入槽合缝,制作成造型美观的精美浮雕,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屋顶和屋脊也是乡村民居的一大风景。主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设计一些形状,可以平实庄重,可以飞檐翘角。用石灰抹平的屋檐,起伏相连,俯仰有度。多样别致的屋脊,最是各家房屋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建筑材料方面, 乡村民居主要是就地取材, 石料和木料是当地民居的主要建材。 若是石料, 通常选择红色黏土作为主料,配合石灰、河沙、瓦砾等。若是木料,通常会选择周边山上的楠木和柏木等。 所有基石都经过精工细凿, 在两块石头的连接处往往刀刃都很难进入,而房檐、斗拱、门窗等物件,造型逼真,构思奇特,雕工精细,细节中透出浓浓的川北民居韵味。
记者从高坪区《民间传统文化集成》中了解到,至今高坪还有大量单体典型民居,比如佛门乡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胡家大院、黄溪乡建于晚清的王家院、 斑竹乡建于清代的姚氏宅、胜观镇建于清代的周氏宅等。
文化精髓期待保护与传承
高坪的乡村民居, 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建筑文化。这种文化与历史、人文等因素息息相关,不但表达了民居主人的文化品位、社会地位, 同时也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愿望。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比如主人外出、迁移,文物保护力度不够等,不少民居被毁损或没落,独特风貌正不断萎缩或被掩埋。杂草丛生的院坝、斑驳的墙壁、破败的门窗、残缺的瓦片,让人顿生“老屋老矣”的感伤。
文化人士认为, 在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中, 保护和传承这些典型民居的文化精髓,必要而紧迫。他们建议,可根据民居的文化价值,分门别类地进行修复、补旧和润色等工作。
高坪记者站 周汉兵 文/图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韩顺顺文/图6月17日,市民王女士打进本报热线2225777反映:她家住高坪区蝶院小区,前几天,小区物业把停车场...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