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再林(顺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的地理环境养育了华夏的各族儿女,不同地域的社会风俗,营造出千差万别的民居家园。那果州老城的深宅大院、古朴典雅的药商栈房, 虽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它那别有洞天的古貌风韵,依然铭刻在一代人的脑海里。
穿越时空, 回放如梦岁月的往事。出生于药商家庭的我,曾在客栈中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上世纪50年代初,老南充的中药材生意颇为兴隆,往来药商交际频繁。在高台红门、青砖灰瓦的大宅院落之中,就有五六家小有名气的药栈,且大多分布在临近水码头的上渡街、 迎恩街、新城门一带。当年,嘉陵江上千帆百舸,水路运输十分旺盛。往来的药材多由大木船转运,而且药材老板常年雇有几名熟悉的小工,货物靠岸,挑夫们大包小捆地搬上码头。药商栈房,既是药商们做生意、谈交易、会宾朋的食宿客栈,同时又是房东(药商)周转打包打捆的中药材库房。
老果州的药栈有大有小, 规模相差悬殊。其中,能称得上传统建筑典范的客栈并不多, 只有大户药商的深宅四合院才远近闻名,世人皆知。此庭院多为东西长、南北窄的横长方形围合式住宅。它包括厅堂、正房、楼舍、书房、游廊、天井、厨房、后院、药仓等,一应俱全。四合院的形态庄重大方、布局讲究:屋脊高高翘起、屋檐油漆彩绘,磨砖对缝的墙面、幽雅宜人的花园、轩窗静寂的书斋、阳光充足的天井、雕饰精美的楼舍,无不渗透着自成天地的古貌风韵。毋庸讳言,居住在安详宁静的四合院里,谁都会感受到一种人心归一、四季平和的惬怀。一家老小甚至几代人,以“合”为贵,朝夕相依相伴地在一起, 既能发挥出尊老抚幼的和睦精神, 又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浓厚的人文色彩。
当年,药商们开栈房,意图不在于经营旅店, 而是把它作为吸引招徕货主、买主,联络各方药商,及药材买卖、转运、洽谈生意的最佳场所。所以,即便是大门外红灯高悬的知名药栈,其接待客商也唯数不多, 有时甚至只有三三两两的常往熟客,但他们则是辗转江湖,经营药材生意的行家。在我的记忆中,由于果州的药商客栈房舍雅阔,当年还临时驻扎过南来北往的大兵。
有道是,做生意、靠头脑;做大做小、发财亏本也是常有的事。以我家为例,父亲年轻时从当学徒到跑药材买卖, 其间逐渐精通药道,在十余载的诚信经商中,将小买卖做成了大生意, 直至开设起以姓氏为名的药商客栈。在这座雅致的四合院里,留下了我与兄妹们儿时的童趣:后堂院坝玩游艺、楼台书房捉迷藏, 以及在药仓的捆包上翻爬滚打,甚至偷吃麻袋中的枸杞、芝圆、肉桂、大枣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岁月更替。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老城的药栈也随之旧貌换新颜, 相继建起了一座座厂房、商场、学校等高楼大厦。多少年后, 那远逝的药商客栈竟成了家乡父老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 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难免引发出新的思考:若用现实的眼光审视,药商客栈能有幸遗存,或许会成为当下难得一见的人文景观。
新闻推荐
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收官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119.93万元
(记者刘舒艺)4月18日下午,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的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媒体通报会上获悉,自今年1月整治“保健...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