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晚报记者 祝真珍 文/图
在嘉陵区桥龙乡有一座海拔450米的二龙山,山顶上有一座“夫妻学校”,李科学和妻子郭虹在这里坚守了三十余载,只为让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建设家乡。
代课教师自己“办学”
1984年, 一所公办小学在二龙山村开办, 但由于公办小学教师短缺, 第二年, 乡里的干部找到在村里行医的李科学, 希望他到村小代几堂课。 谁也没想到,李科学的“这堂课”一上就是33年。
“还记得我上的第一堂课是求解不定式方程, 没有备课就讲了, 倒也不紧张。”李科学回忆道,代课一个月能挣30块钱,在当时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随着“拆点并校”,二龙山村及周边几个偏远的村子就没了公办学校,而到乡上的中心校读书, 要走五六公里山路。
“这么小的孩子, 走这么远的路读书,太苦了。不办学,孩子就会辍学,没文化,贫穷就会继续。”为让本村的孩子能继续读书,1991年,李科学和郭虹租下了村小旁的一间瓦房, 经过当地乡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同意, 两人开始在瓦房中办学。
李科学回忆, 当时一共投入了3000元,基本上是花光了夫妇俩的所有积蓄。没有桌椅、板凳、黑板,李科学就联系乡上的木工师傅自己做, 一套桌椅60到80元,就这样,二龙山一时出现两个村小,一所公办村小, 一所李科学夫妇的民办小学。
1998年,二龙山公办村小关门,这所“夫妻学校”却出奇地壮大,当年小学毕业生就有78名。
既当老师又当“保姆”
入学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 李科学夫妇只能采用“复式教学”的方式:一间教室里坐着几个年级的学生, 高年级学生上课,低年级学生就自习。
随着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 李科学夫妇办学的收入也从收取学费变为了每年6万元的公用资金补贴。但要维持学校的运转和一家人的生活,这些收入远远不够, 李科学曾几度想放下课本外出打工。
“有一次,我已经站在讲台上告诉所有同学:‘今天过后, 李老师就要出去打工了。’当时全班同学都上来拽着我的裤子、袖子告诉我,如果我不教书,他们就再也没有学上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李科学最终选择留在讲台上。
2013年,在一家企业的帮助下,李科学夫妇原来的村小盖起了一栋两层高的教学楼,这里也成了李科学夫妇的家。每天晚上,郭虹都要帮着住校学生们洗漱,熄灯后二人才收拾教室和备课。
在学校里, 李科学和妻子不仅是老师,也是“保姆”,除了每天给孩子们上课,还要照顾住宿生的饮食生活。出于安全考虑,夫妻俩每晚都分别睡在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守着孩子们休息,每天早上5点半李科学就要起床为学生准备早餐。
不退休 干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这些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过去是‘两免一补’,今年又开始实施‘三免一补’,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 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李科学告诉记者, 还有不少走出大山继续读书的孩子们,只要是贫困家庭,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 所在学校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费用全免, 只要他们安心读书就可以了。”
李科学说,近10年来,社会各界对二龙山村小的帮助和支持一直源源不断, 每隔不久就会有志愿者和热心人到学校来看望孩子们, 不仅带来各种书籍, 还众筹资料完善学校的设施设备。
李科学还说, 每年二龙山村小获得的国家补贴都在逐年增多, 完全能够保障他和妻子的工资收入和学校的日常开支。
再过两年,李科学就60岁了。他告诉记者, 本来打算过两年再招一届学生,带到毕业后就不干了,但他迟疑了一会又推翻了这个“决定”,“如果有娃娃来读,还是要教,如果我们不教了,他们只有去中心校读, 有些住得远的孩子要走两个多小时, 家里贫困不能去租房陪读,可能就要辍学了,还是争取干到自己走不动的那一天嘛”。
新闻推荐
浮土压爆主供水管 多部门连夜联合抢修力争今日恢复供水 9个供水点解燃眉之急
■记者李然11月26日凌晨,市第二自来水厂DN1000主供水管突发爆管,造成顺庆区市政新区、潆溪街道、共兴镇、潆华工业集中...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