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澄
他叫赵文林,曾是嘉陵区安平镇王家坡村4组的贫困户。经历了家庭贫困、创业失败等一系列人生低谷后,他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停止对脱贫致富的追求,毅然挺起脊梁,苦学技术养鸭养鱼、种西瓜,最终摘掉穷帽,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家境贫 磨砺出坚强意志
说到赵文林家的情况,那是远近“闻名”,61岁的父亲眼睛高度近视,近乎失明,属于一级残疾。53岁的母亲有精神疾病,也是一级残疾。
说起赵文林的童年,同组的彭碧华老人不断摇头,“这个娃儿从小就命苦哦,爸爸和婆婆眼睛都有问题,基本上看不到东西,妈妈也有病。一家有3个残疾人,全靠政府救济,屋头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2001年,初中毕业、年满14岁的赵文林就跟着当木匠的姑爷学做家具。那个时候他只有做家具的马凳高。2007年,赵文林听说做漆工收入比较高,又跟着熟人学刷漆。他刻苦学习、踏实肯干,每月都能挣到几千元工资,还和一个外地姑娘谈了恋爱,日子过得简单而快乐。
2012年底,赵文林回到了老家。看到父亲和奶奶几乎失明,母亲精神状态时好时坏,赵文林痛在心里并下定决心:“爸妈和奶奶把我抚养长大,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身体又有残疾,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我一定要找到致富的门路。”赵文林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勤奋斗 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经过深思熟虑、实地考察,赵文林认为在农村发展养殖业很有前途,于是在家搞起了养殖。由于刚开始资金不足,只有几百只鸡、几百只鹅,再加上不懂技术,还没有出栏就病死了很多,一年下来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倒贴了1万多元。
“我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买鸡苗鹅苗和饲料上,家里几个月都没有吃上一顿肉,看着1岁多的女儿饿得面黄肌瘦,我真觉得自己对不起她,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说起这件事,赵文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赵文林没有服输,他买来书籍认真学习养殖技术,还去附近养鸭能人那里拜师学艺,终于将养殖规模提升到5000只。
正当赵文林在王家坡村把鸭子养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17年开始了环保督查。“镇干部来给我解释政策,说我的养殖场在禁养区内,要我拆迁。虽然我知道会有很大损失,但我还是同意了。”赵文林自豪地说。
赵文林将5000多只产蛋鸭全部卖掉,损失了几万元。但他没有气馁,另寻养殖基地,在政策允许范围内,2017年下半年在同镇的梗石河社区4组流转土地50亩,注册成立“嘉陵区怡佳养鸭专业合作社”,现饲养鸭子3000只、开挖鱼塘50余亩、种植西瓜3亩,预计年收入达到8万元。
“只要不好吃懒做,就一定能脱贫致富!”赵文林乐观而自信。
感党恩 带领乡亲共致富
“虽然我家有3个残疾人,还有小孩,但我能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党的政策非常好,但我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自主脱贫致富才光荣。”赵文林说。2016年,他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序列。
脱贫致富的赵文林,没有忘记乡亲们,他抽出时间免费向乡亲传授养鸭技术,帮助他们给鸭治病。通过他的努力,带动了周边100多户群众参与养鸭,一道实现了脱贫致富。
赵文林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榜样,也成为镇、村宣讲团的成员。他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其他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今年4月3日,是赵文林爱人的预产期。这一天,赵文林像往常一样在镇上参加宣讲。当他宣讲完后赶到医院时,二女儿已经出生几个小时了。“妻子对我的行为很支持,她说要感恩党、感恩政府,没有好政策,我们实现不了发家致富。”赵文林说。
“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蛋鸭养殖达到1万只,再流转土地100亩,规模养殖青蛙。同时还要带领乡亲们增加投入,扩大规模。”说起今年的打算,赵文林充满信心。
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家庭;只要努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赵文林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贫困的家,带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高坪区18岁女孩亭亭(化名)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和家人说起她的这场千里之行,亭亭泣不成声。“多亏了民政局救助...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