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然/文 陈村铭/图
2016年1月,高坪区斑竹乡精准识别贫困村4个、贫困户575户、1960人。面对贫困人口多、程度深的现状,该乡党委、政府整合各类资源,发展起竹编、肉鸡养殖、肉牛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等多个产业。截至目前,实现566户、1923人成功脱贫。
A 精准施策 构建全员参与扶贫工作格局
在斑竹乡麻柳山村,一幢被青山环抱的二层小楼格外惹眼,房前屋后瓜果飘香。现年60岁的吴绍国是房屋的主人,他说砖木结构房屋住了几十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
“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享了脱贫攻坚的福。”吴绍国告诉记者,之前他家一直没有发展起任何产业,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他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吴绍国利用产业周转金、党员示范工程资金等搞起了综合养殖。经过3年多时间发展,他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存栏肉牛5头、生猪5头、鹌鹑20余只、天鹅10余只,年收入达到5万元。2016年,吴绍国顺利脱贫。
“脱贫攻坚是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全员参与。”斑竹乡党委书记姜尤俊表示,该乡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精准施策,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我们完善了《斑竹乡2018年脱贫攻坚项目规划方案》,认真开展错评、错退和因重大疾病造成家庭困难的疑似贫困户的摸排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姜尤俊说,该乡大力实施驻村帮扶工作制度,每个村落实一到两名乡干部为驻村帮扶干部,并将村五职干部纳入到帮扶干部中,确保贫困户每户都有一名帮扶干部和一名村干部联系,驻村帮扶干部每周2至3天走访帮扶贫困户,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组长每月常驻村时间不低于20天。
B 夯实基建 筑起脱贫致富“堡垒”
走近斑竹乡倒马坎村,宽阔平坦的村道穿过村庄、越过山坡。
曾经的倒马坎村是斑竹乡典型的贫困村,该村位置偏僻、地势险峻,因“骏马到此也要摔倒”而得名。受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该村多年来没有发展起主导产业,村民们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
脱贫攻坚启动后,该村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仅用两年时间,硬化10公里通村路,修建6公里入户路和产业路,还修建了10个蓄水池、6口山平塘、1处石河堰和2700米渠道,并新建起集中供水站2处,改造供水工程3处。
有了良好的基础,产业自然兴旺,2016年,倒马坎村顺势建起香桃产业园500亩,吸纳该村全部贫困户入园发展。
“消息闭塞、道路不通、干旱缺水……农村是贫困易发生地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础设施差造成的,所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在脱贫攻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姜尤俊说,今年以来,该乡已完成2018年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预算、立项、财评和打捆上网招标工作,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实施易地搬迁2户,C级危房改造11户、D级危房改造8户;新建山平塘3口、蓄水池1口、集中供水站3处,农房排危64户,硬化入户路5公里、新建生产便道3公里,硬化村道2公里,改造路面2公里;组织开展场镇污水处理场和污水管网建设,整治地质灾害点9处,维修水毁灾害点3处;投资118万元着力在产业发展、五改三建、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等方面对已脱贫户进行巩固提升。
C 发展产业 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2016年3月,斑竹乡四河头村村委会及村民与南充纯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一致,成立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大尖山生态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以生态放养猪、鸡及林下养殖,种植有机经济林、蔬菜、粮食等为主。
“合作社的建立,为村民建起了脱贫致富的‘堡垒\’。”姜尤俊告诉记者,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入园务工等途径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已吸纳带动200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生命线\’,产业兴则脱贫快、产业强则脱贫实。”姜尤俊表示,脱贫攻坚启动以来,该乡大力发展脱贫产业,依托斑竹竹艺培训基地,借助斑竹电子商务平台,深入开发斑竹竹编工艺品、竹编画,加大培训力度,先后建设培训基地3个,培训农民1000人次以上;依托大尖山生态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竹林为主要载体,竹林下间作牧草,牧草喂养竹林生态鸡,鸡粪作为种植果树的有机肥料,建成林下种养示范带500亩;依托大鑫水产养殖公司,推出特种水产养殖区,饲养珍贵鱼种,打造高端精品鱼塘,建成水产养殖示范带200亩;以7、8、9、10、11村为重点,整体规划、重点打造,建设磨儿滩景区“后花园”,探索建设“都市农业”“农旅结合”聚集地、旅游休闲目的地等,稳步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困局。
新闻推荐
■高坪记者站祝安勇/文周汉兵/图高坪区坚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两手抓,持续开展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散...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