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然)数千年来,蚕桑丝绸文化一直是南充农耕文化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传承南充蚕桑丝绸文化,服务南充经济文化发展,日前,西华师范大学川北文献信息服务研究中心联合多家单位,正进行“南充市丝绸数据库”建设。
9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图书馆,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西华师范大学川北文献信息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吴晓川正在埋头整理搜集到的南充蚕桑丝绸历史文献资料。
“嘉陵江流域种桑养蚕织丝历史已有4000多年,这其中,南充蚕桑丝绸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从栽桑养蚕、丝绸织造到印染销售、丝织品使用,都深深影响着南充和南充人。”吴晓川告诉记者,但是,通过前期走访调查发现,南充蚕桑丝绸历史文献十分零散、并不系统,很难完整反映出南充蚕桑丝绸历史。所以,他们决定开展“南充市丝绸数据库”建设。
“南充市丝绸数据库建设2015年正式启动,共有西华师范大学川北文献信息服务研究中心的21名研究员(教授6人、副教授6人、中级职称9人)和百余名文献助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同参与。目前,此项工作正加快进行。”吴晓川向记者介绍,“南充市丝绸数据库”内容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古代南充蚕桑丝绸历史文献资料、近现代南充蚕桑丝绸历史文献资料、南充丝绸人口述南充蚕桑丝绸历史。目前,他们已按照南充蚕桑丝绸发展重大历史节点梳理出南充蚕桑丝绸历史文化发展框架,搜集到142本关于南充蚕桑丝绸的书籍、搜集整理出古籍中关于南充蚕桑丝绸文献编目700余条、完成13名南充丝绸人口述南充蚕桑丝绸历史的录制工作等。
“除了在南充本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也联合省内其他高校,在成都等地寻找南充蚕桑丝绸历史文献,对‘南充市丝绸数据库\’进行补充完善。”吴晓川告诉记者,希望“南充市丝绸数据库”建好后,再依托数据库的文献资料,编写关于南充蚕桑丝绸的编年体书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向荣杜兴)9月14日,笔者从嘉陵区公安分局了解到,该局近日打掉了一个长期盘踞在国外,以“民警”“检察官”为名进行跨国...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