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南充新闻 > 正文

坚守搬罾客运码头22年,未发生一起水上安全事故。签单发航员老郭说:“码头就是我的家”

来源:南充日报 2018-05-11 01:23   https://www.yybnet.net/

●冯月

早上5时起床,晚上12时休息,自1996年成为顺庆区搬罾镇客运码头签单发航员的那天起,这样的作息时间,郭迪贵坚持了整整22年。在他和妻子的守护下,从搬罾到高坪区龙门的这条航线上从未发生一起水上安全事故。

22年,冬去春来,夏逝秋至,木船变成了铁船,篙杆变成了船桨,唯一不变的,是郭迪贵夫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确保船只乘客安全出行的那份责任心。

码头上的夫妻档

搬罾码头曾是顺庆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高峰时每天旅客吞吐量高达数千人。

签单发航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不少签单发航员来了,又走了。“我来吧。”1996年,郭迪贵毛遂自荐,接下了这根接力棒,这一干就是22年。

“当时的搬罾码头上,除了几块乱石,就只有一棵大树。刮风下雨连一个可遮挡的小房子都没有。”刚接手工作的郭迪贵看着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有点后悔。但想想自己当初的承诺,他决定再苦再难都要坚持下来。

每天早上5时起身前往码头,为清晨6时10分的第一班船发航做准备。“这都是小事。”遇到嘉陵江发大水,江水淹没了码头,数十艘拴在江边的客船在巨浪中不停晃荡。水势稍退,郭迪贵就要立即前往码头,确认船只是否安全。待江水全部退去,他还要带着工具,收拾被江水淹没过的码头。

2003年,郭迪贵的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妻子雍建华也来到码头,和丈夫一起守护这座码头。

22年的执着坚守

上世纪90年代,乘船出行是搬罾和龙门两地群众重要的交通方式。“每天起码有一两千人来坐船,逢场天更多。”雍建华告诉记者,每天早上6时10分第一班船出发,40分钟一趟,直到天黑才收船。船不停,郭迪贵和雍建华的工作就不停,检查船只是否安全、是否超载,乘客是否穿戴救生衣,确认一切就绪后才能签单发航,还要事无巨细做好记录。

起初,很多旅客和船主都不理解不配合夫妻俩的工作,认为他们多管闲事。部分乘客和船主安全意识淡薄,不愿穿救生衣,甚至超载,对此,郭迪贵坚决做到铁面无私。“都是乡里乡亲的,刚开始很多人来找我说情,没有用,又去找我妻子,还是没有用。违反规定的事,我就是不妥协,该制止的坚决制止。一些乘客和船主起初都埋怨我,说我不近人情、六亲不认。但我这样做才是为大家的安全负责。”

“挨骂不算啥,老郭还挨了打的哦。”雍建华说,2005年,一群醉酒乘客坐船回龙门,未到发航时间却强逼船主开船,郭迪贵上前与其交涉,却遭到一顿暴打,导致其面部和头部严重受伤。“我们付出的努力换来的是这个码头和这条航线的安全,如今旅客和船主信任我们,政府认可我们,我们觉得很值!”雍建华说。

夫妻俩不仅对工作严要求,对自己也有一套“三必须”铁律———工作必须早、坚守必须晚、巡逻必须勤。“水上环境很复杂,我们只有勤跑勤看,才能预防安全事故。”郭迪贵说。因为舍得起早、愿意贪黑、不怕吃苦,22年来,码头未发生一起水上安全事故。

日子就像嘉陵江水,不停地向前奔涌而去。坚守搬罾码头的老郭夫妇俩,两鬓已染上些许“白霜”,“只要还有一艘船、一名乘客,我们就会把码头守好。”花甲之年的郭迪贵说,码头已成了他们的家,这条江、这些船、这些旅客都是家的一部分。

新闻推荐

朱凤寺大桥有望月内完工

5月7日,记者在市朱凤寺大桥建设现场看到,紧密相邻的两座大桥横跨南北,将朱凤寺隧道和江东南路相连接,桥面上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桥面铺装、护栏安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的建设,剩余工程预计本月内完工。...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坚守搬罾客运码头22年,未发生一起水上安全事故。签单发航员老郭说:“码头就是我的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