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76届高中毕业生, 因身体残疾未能下乡,按当时政策也未能参加高考。但曾目睹了身边许许多多同学的高考经历,也算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吧。
记得那是1977年10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听到了恢复全国高考的消息,不久,《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也见诸报端。我把这一消息写信分别告诉下乡的同学们,他们也早已知道了这件关乎他们命运前途的特大喜讯。
于是,同学们纷纷回城,找教材,访老师,开始了不到两个月时间的高考复习。我当时在南充的工人文化宫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每天都有熟人带人来借书。那时,百废俱兴,出版社来不及编印一套高考复习资料, 连旧教材也不好借。图书馆里凡与高考沾边的读物和科普小册子被一借而空。更难忘的是,每天不到开馆时间,就有人早早地来占座位,到闭馆时还迟迟不愿离去。
恢复后的首次高考于1977年12月7日至9日在全国举行。
春节前后,同学们陆陆续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第一个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是川平,他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接着知道了亚明被西南石油学院录取, 丰年被吉林大学录取的消息,舒翼的录取通知书到得较晚,他已经准备新一轮复习了。
那天是2月底的一个周二上午, 是文化宫全体职工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在图书馆,当大家安静地听书记讲话时,我突然听见有谁在图书馆门口叫我,我一见,是舒翼。我不好打扰学习秩序,没有出去,可舒翼不依不饶,一直在固执地叫我。
我只好出去,疑惑地问他有什么急事?
只见舒翼并不言语,从怀中拿出一个白底红字的信封递给我,打开一看是高考录取通知书,舒翼被重庆师范学院外语系录取了。原来舒翼的数学成绩不好,他以为录取不了,但是他坚持认为,他的作文一定是高分,那年高考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他写的是抒情散文,写得很有文采,他的第一志愿报考的是中文系,但可能分数不够,被调到外语系,后来他入学才知道,他的外语成绩也不过考了30多分,在外语人才奇缺的那时,也算高分了。
明森的高考富有戏剧性, 他参加1977年高考,被一所中专录取,他却坚决不去,引来家人的反对, 要知道那时考上一个中专也不容易。
明森的父亲是当时南充的名医,他家就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四桂坊口子上的诊所里。我去明森家玩,他父亲情绪激动地向我“投诉”:“老九(明森排行第九)啊,把中专退了哟,退了干部待遇啊!”他连连叹息,流露出十分惋惜的神态。当时中专毕业拿国家干部工资,也算是脱离了农村。然而明森力排众议,在送走读大学的同学后,平静地在家复习,准备再次参加半年后的1978年高考。
1978年高考距离1977年高考只有半年时间。
那时,没有高考复习资料,没有高考复习班,时间紧迫,明森又是在考上中专不去的情况下选择复考,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可是,我感觉明森的复习却异常轻松。
我们家附近的东南街道图书室新买了一台匈牙利产29英寸黑白电视机,每晚对外售票,每张票一角钱。那时电视机还是稀罕物,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明森几次买了票,约我去看电视。
不久,我买了电影票约明森去看电影,记得看的是罗马尼亚彩色故事片 《沸腾的生活》和匈牙利黑白故事片《牧鹅少年马季》,他也都应允,从他平静的脸上丝毫看不出高考考生的紧张。
6月底,离高考没有几天了。明森还买了东南街道图书馆的电视票,约我去看中央电视台录播的1978年世界杯足球赛巴西队对意大利队三、四名争夺赛,第二天,又约我去看了阿根廷队对荷兰队的决赛,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世界杯的整场比赛,我球迷生涯的开端就要追溯到那两天。
那年高考结束不久, 就传来了明森的好消息,他考了400分,是南充县的高考第一名,当时高考考5门,总分是500分,不久他接到了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
40年弹指一挥间。 我的那些大学生同学如今已两鬓微霜,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恢复高考40年了,岁岁高考,圆了多少学子梦,为国家培养了多少建设人才。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1977年高考。
因为它是历史的转折点,不但改变了无数青年的命运,也标志着中国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吴英
新闻推荐
(伍梅记者李乐)6月14日至15日,由南充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委员、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贤良任组长的专家组一行5人,代表省中医药管理局到市中区对该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