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走上街头,及时清理行道树上、绿化带中的垃圾;居民把生活废水 “一水多用”,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社区成立联合执法中心,专门协调解决辖区环保、绿化等问题 …… 2 月 20日,记者走进省级 “绿色社区”———顺庆区中城街道医学街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绿色生活方式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变化。
管理常态化
维护居民“绿色”生活环境
20日上午,医学街社区网格员朱兆碧前往鱼米巷巡逻,发现巷道里一棵行道树上挂有塑料袋、纸屑等生活垃圾。她立即拨打社区居委会的电话,反映了这一现象。
两分钟后,两名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竹竿来到鱼米巷,用竹竿打落树上的塑料袋和纸屑。随后,工作人员把掉落在地面的塑料袋和纸屑清扫干净后离开。
“社区组织了专职队伍,常态化清理行道树上、绿化带中的生活垃圾。”医学街社区党委书记吴承磊告诉记者,由于花市街、医学街、鱼米巷等街巷两旁栽有行道树,街巷两边建有居民楼,行道树上时有生活垃圾出现。因此,社区在创建“绿色社区”过程中,建立了“1+3+2”队伍模式,即1个联合执法中心,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城管执法人员组成,负责协调解决辖区内环保、绿化等问题;组建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和大学生共3支队伍;成立两支专门的清扫保洁和义务清扫队伍,及时清扫行道树上、绿化带中的生活垃圾,并对噪音扰民等行为进行劝导。
每天,在医学街社区辖区内,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带着竹竿和清扫工具上街巡逻,及时清理垃圾,成为社区的一种常态。“我们社区还备有8米长的伸缩梯,用于清理较高树干上的生活垃圾。”吴承磊说。
宣传重实效
居民养成“一水多用”好习惯
当天,记者在医学街社区一些小区看到,小区院落栽有绿树,布有绿化带,绿化带中还种有鲜花,到处一片生机盎然。
70岁的申安秀家住文华巷,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对小区绿化带中的鲜花浇水。“生活在绿色的环境里,心情也舒畅得多。”申安秀说,这些鲜花都是她栽种的,浇花的水是早上的洗脸水。原来,申安秀养成了“一水多用”的习惯,把洗脸水、洗脚水、洗米水等生活废水用于冲厕所、浇花等。像她这样的居民,在医学街社区各小区很常见。
“我们辖区有北湖公园,区位优势明显,社区绿化覆盖也较好。”吴承磊说,为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各小区组长长期深入各小区院落,向居民宣传节水节能的方法和知识,引导居民养成好习惯。目前,“一水多用”等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已在医学街社区的15个小区“遍地开花”。
“创建‘绿色社区\’,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很大改善,大家爱护环境、崇尚绿色,噪音扰民的现象少了、节水节能的行为多了,小区生活环境绿了、街面的垃圾少了。”社区居民李成继说。
◆新闻链接
南充市已成功创建15个“绿色社区”
本报讯(记者 陈冠霖)2月20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南充市从2011年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以来,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2个省级“绿色社区”和13个市级“绿色社区”。
“‘绿色社区\’的主要标志是有健全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有完备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健康优良的生态环境,有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居民整体环境意识较高。”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建绿色社区必须是已建成、相对独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有健全管理机构的社区。社区内须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体系,能有效地保障居民环境权益;有完善的环境保护建设设施,无环境污染,无扰民环境问题,环境噪声值达到功能区标准,生活污水进入管网收集系统或处理设施;有节省能源和资源重复利用的举措,并积极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有一定的环境文化氛围,开展环境科普教育和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有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开展绿化植树种草种花,有公共绿地,有公共娱乐、休闲、交流的场所,有较高的环境意识;要组建以居民为主体的绿色志愿者队伍,成员可以包括离退休人员、学生、在职人员等热心环保的人士,还可组建若干支绿色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类绿色环保行动。
“南充市将继续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和环境价值观念。”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指导,不断提高创建水平,扩大创建规模,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新闻推荐
春节期间,南充消防全警动员,全力以赴,严防死守。1月27日至2月11日(除夕至正月十五),全市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71起,出动消防车辆129台次,出动警力583人次,营救被困人员4人,疏散遇险人员73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6...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