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组专家在进行讨论。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图
5月16日晚,南部县南隆街道办大山湾村种粮小伙谢松在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实收测产突破4年来产量最高,证实搞农业的技术、科技先行,感谢各位专家。是什么让这个 90 后“新农人”如此感慨?一切还要从当天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部小麦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南部示范区测产验收说起。
测产结果揭晓最高亩产423.5公斤
“经过专家组对当地7个典型地块进行机械实收,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363.3 公斤,最高亩产达到423.5公斤。”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汤永禄宣布测产结果后感叹,“对于坡坡地,小麦亩产能够达到350至 420 公斤,已经很不错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谢松很满意。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益发合作社今年在小春作物生产上采用的是机播,与前年的人工撒播不同,“我们在各位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结合花期的一喷三防等管理,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30至40公斤,我很满意这个结果。”
取得亩增30至40公斤的成绩,对于旱地小麦并不容易。作为小麦协同推广南部示范区的实施单位,内江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汪仁全表示,丘陵区土壤瘠薄,这季小麦生长前期遭遇干旱,十多天才发芽;1月份还受到低温冻害的威胁。此外,通过调研他们还发现当地小麦存在品种换代较慢、种植技术较为落后等问题,非常不利于小麦产量提升。
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技术攻关
“我们积极开展小麦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技术攻关,建立了试验示范区,展示高产抗逆新品种、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通过现场观摩、媒体宣传等方式,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介绍先进经验,促进和带动旱地小麦种植水平提高,引导和推动旱地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汪仁全告诉记者。
在测产现场,记者看到几个种植大户时刻围绕在专家周围进行探讨。“我以前是经商的,但我6年前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决定投身农业。从今年1月份专家来南部指导种植那次开始,我学到了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看苗诊断、科学用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知识。”56岁的种植大户任尊洪告诉记者。
小麦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首席专家樊高琼表示,南部的种植户学习积极性很高,现场培训后,还经常微信联系诊断麦田情况、探讨田间管理技术。
针对丘陵区小麦种植,内江农科院副院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内江综合试验站站长黄辉跃研究员表示,下一步将协同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大力推介适宜当地小麦生产的高产抗逆新品种,进一步熟化集成丘陵旱地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做好基层农技推广骨干、新型经营主体和一般种植户培训引导工作,从而让种植户体会到小麦实实在在的效益,促进规模经营健康发展,为增粮增收作贡献。
新闻推荐
南部县升钟镇晋安社区党支部书记雍晓阳:结合社区实际,晋安社区制订了可行的森林防火扑救预案,组建了一支15人的应急扑火小分...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