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晓江 实习生 王偲潼/文 梁洪源/图
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华夏,广袤国土上星罗棋布着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这些村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传承、习俗惯例、手工技艺、文学艺术。
地有地标,村有村名。其中,以古代官名“翰林”取名的村子不胜枚举。在南部县大桥镇就有一个古老的翰林村,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流传着“莲开北翰林”的传说。回望历史,那些故事或许正在渐行渐远,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却依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1 莲开北翰林
说起翰林,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首席翰林学士称承旨。
翰林村的来历,要从一段“莲开北翰林”的故事说起。过去,在大桥场西北面有两村,一叫莲池村(现划入翰林村),一叫翰林村。相传古时候,莲池村的人们经常在晚间发现一大水田中有一朵巨大的白色莲花开放,亮若皓月,到了白天,田中什么也没有。人们纷纷议论,这是神花显灵,此地要出贵人。在莲池村之北的翰林村,住着姓苟的人,其家人祖辈以种田为业,为人忠厚诚实。苟家有一独子,从小聪明好学,诗词文章,赛过一方。可每次考试,总是无果而返。但他一点也不灰心,长期坚持学习,反复参试,从不间断、从不放弃。直到古稀之年,两鬓花白,终于一举成名,考中进士,被敕封为翰林院检讨。人们才意识到莲开晚上之意。于是有人作诗赞道:“锲而不舍水穿石,铁径百炼乃成钢。黄天不昧苦心人,大器晚成更芬芳。”
2 姓氏“敬”“苟”之谜
翰林名为敬占鳌。其人生卒年怎样?有何故事?
为了揭开他的身世,我们与南部县三陈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衡立峰、翰林村党支部书记敬天礼一起,探访敬占鳌唯一的遗迹———墓地。
翰林村武曲山巍巍耸立,向山上攀爬,在半山腰穿过一片竹林,拨开一米来高的荒草和荆棘,一座古老的石制墓碑出现在眼前,墓碑的后面是圆形的坟茔,野草茂盛。
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为半圆形,龙形纹饰清晰可见,碑座被杂草覆盖。碑身正、背面刻有文字,在正面刻有“清故敕封翰林院检讨显考敬公(讳)占鳌(字)翊臣(号)显廷大人之墓”,此外还书刻有“皇清嘉庆二年岁在丁已孟冬月朔二日谷旦立”;在背面刻有“敬占鳌翁老先生墓铭序”,对生卒年及人物生平进行了介绍。
一块石碑就是一部史书。根据碑文可以知道,敬占鳌生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三月十二日,卒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二月二十三日。衡立峰说,根据考证,雍正在位共13年,乾隆在位60年,嘉庆元年即是开头年,可以判断敬占鳌一共活了73岁。
衡立峰进一步指出,根据背面碑文“学尚齿德于乾隆乙卯,秋省试得遇乡存丙辰春京试名列翰林虽神游帝都”可以看出,丙辰的前一年正好是乙卯年(公元1795年),省试考中,丙辰年(公元1796年)春京试进入翰林院。“也就是,敬占鳌被敕封翰林院检讨后,还没来得及做官就去世了。”衡立峰说,虽然敬占鳌没有享受做官的荣耀,但是他的美名却从此流传百年,就连当朝皇帝都对他锲而不舍坚持学习和考试的精神大为感动。
据传,敬占鳌在金銮宝殿面召。皇帝问其姓,答曰:“苟”。帝觉此姓不雅,见他很有文才,就在这“苟”字旁加一“文”字,改“苟”为“敬”。直到今天当地人把“敬”仍读“苟”。
对于这样的传说,当地百姓津津乐道。其实,在南部县大桥、升钟片区当地人把姓氏“敬”无一例外都念成“苟”。一种说法是为了避讳把姓氏“敬”读成“苟”。民间传说,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做了后晋皇帝,有个大臣姓敬,冲了他的名讳。后来这个敬姓大臣又得罪了皇帝近臣遭到陷害,被定了罪,朝廷下令,所有敬姓改为“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戮,南部县姓敬的都将“敬”读成“苟”。
另一种说法较为可靠。早些年,南部县文物部门在升水镇发现一块青石碑刻,这块碑刻主题为“更姓碑记”,上面记载了苟姓先人苟化兰考中进士,被录入翰林院。乾隆皇帝在殿试时,以为苟姓不雅,亲笔将其名字“苟化兰”改为“敬化兰”。于是,此地苟姓一律改为敬姓。但是,祖宗之姓又牵涉着族人的起源和姓氏认同,弃之不舍。在重重顾虑之下,族姓中有人提出,可以依皇帝赐姓敬,但读音从苟,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被族人采纳。
另据史料证实,苟化兰历史上确有其人,受皇帝恩赐改姓亦有其事。但他并非升水镇人,而是南部县大桥镇人,在乾隆十三年中进士。并且其人名字也有出入,据南部县志记载为“苟华南”。
被皇帝恩赐改姓,这在封建社会中显然是一种莫大的殊荣。由此,关于敬占鳌在金銮殿面召改姓的故事,后人杜撰的成分更大,但是可见人们将皇帝赐姓看作是一种荣耀,这样的荣耀放在敬占鳌这样的读书人身上毫无违和感。
3 恰有雁归来
在翰林村,敬占鳌的故事只是历史和传说,而人们更关注的是当下。
武曲山,曾经是徐向前战斗过的地方。1935年,红军突破敌人江防,在武曲山建立大桥乡苏维埃政权。在武曲山有一块“大桥乡苏维埃政权纪念碑”,其背面刻有“开国元勋徐向前,长征途经武曲山。成立农协惩恶霸,拨开迷雾见青天。”
敬天礼说,后人建立纪念碑就是为了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发扬红军精神。而今天,在武曲山上返乡创业农民工敬晓奇,正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03年大学毕业后,敬晓奇先后在山东威海、湖北武汉等地做医疗器械生意。2018年,在外打拼了10多年的敬晓奇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2018年6月,敬晓奇说服父母,到成都、绵阳等地考察柑橘、茶叶、蚕桑等产业发展情况,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种桑养蚕。当年10月,敬晓奇承包土地300余亩,从浙江省海宁市引进桑树品种“强桑一号”,为养蚕迈出了第一步。
2019年7月,翰林村武曲山上1800平方米的养蚕房正式竣工。9月,敬晓奇开始试养蚕,当年收入10多万元。2019年底,敬晓奇改造养蚕室,引进2台轨道车、8套自动上蔟设备、6000张木方格蔟,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得蚕茧质量进一步提升。
今年3月,敬晓奇成立了四川桑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整合南部金銮种养合作社、南部雨顺蚕业合作社、南部博佑蚕业合作社、南部高清蚕业合作社和12家家庭农场,覆盖大桥、长坪、建兴、三官四个镇,建优良嫁接苗繁育基地40亩,标准化桑园面积2000余亩,合作社入股农户500余户,可年养蚕6000余张,产鲜茧240余吨、干茧100余吨,产值将达到1300余万元。
近两年,像敬晓奇一样,张育铭、张华林、衡德涛等10多名翰林村在外打拼的农民工,或投身返乡创业的浪潮,或积极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他们在熟悉的青山绿水之间,在熟悉的乡音乡情里,开辟着乡村振兴的新天地,续写着翰林村新的传奇。用敬天礼的话说,“翰林村的发展,恰有雁归来。”
每一个村庄,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都将有属于自己的明天。翰林村,正像路边被季节渲染的水杉一样,会更加绚丽多彩。
小档案
翰林村,位于南部县大桥镇,距离南部县城45公里, 由原翰林村、原莲池村、原武曲村合并,全村共有965户、3440人, 辖区面积6.8平方公里。发展有蚕桑产业,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业, 大升路穿村而过,紧靠定升公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新闻推荐
“十三五”以来,南部县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探索“文化+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
南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