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记者站 张枥 李果 白刚
过去,书信是人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一纸素笺跨越千山,将千言万语传递到对方手中。如今网络联通世界,距离再远也可近在咫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南部县邮政通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书信到电报往来
“70年来,变化真大!”今昔对比,75岁的敬在泽老人感慨良多。 敬在泽在邮政行业工作30多年,退休前,用脚步、自行车、 摩托车丈量着南部县城的大街小巷、山间道路,将一封封信件、一张张汇票、一份份报刊杂志送到千家万户。
1956年, 敬在泽进入当时的县邮电局工作,被分到盘龙区(现在的盘龙镇)做邮递员,负责当时王家、富利等8个公社的信件投递,全程80多公里,送一次来回需要两天时间。
“那个年代,通讯方式主要是书信,但传递速度很慢。”敬在泽回忆,“如果有紧急的事情,也可以发电报。”那时候邮政和电信没有分家,叫作邮电局,报房都配了专职的电报员,电报按字收费,费用较高。1976年,南部县设置无线电报,每年来去电报达4万余份。
“现在的科技发展太快了,QQ、微信联系太方便了,还可以视频对话,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相信,书信带给人们见字如面的亲切感和情感共鸣永远不会消失。”敬在泽说。
手摇电话到手机普及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讯工具的变化很大。”82岁的退休干部胡启华说,1958年他进入当时的县邮电局, 一直到1994年退休,见证了通讯方式的不断变化。
胡启华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城内电话用户日益增多,1957年发展到90个用户,但多系同线电话。
为方便群众使用电话, 经省局批准,1956年4月南部县开通公用电话, 至1985年,南部县仅有东风路邮政局营业室、当铺街邮电所、草市街邮电招待所三处公用电话。
“1978年之前, 南部用的都是磁石电话。 磁石电话并不像自动电话那样直接拨号就能打通,而是要打到邮电局的总机,再由话务员转接,才能和对方通话,打电话时都要通过‘摇把子’才能接通。”胡启华说,当时南部境内总共有100多部磁石电话。
上世纪九十年代, 南部通讯事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市话实现交换自动化,万门程控电话相继投入使用, 进入国内国际长途自动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 便于携带、功能齐全的黑白屏数字手机出现。
随着国内移动通讯技术不断革新,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 人们通过网络实现即时通讯。从黑白屏到彩色屏幕,从通讯机到多功能智能机, 手机更新换代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肩挑背驮到一网寄天下
12月9日,南部县永定镇国清村恒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掌门人”邓林彬掏出手机对准柚子拍照,发到了朋友圈。很快, 熟悉的柚子经销商留言询价、 下订单, 然后快递工作人员上门将柚子火速打包,发往河北、辽宁、山东等地……
“无论你在城市还是偏远的山村,通过网络下单,几天内,来自数千公里外的物品就会被送到你面前。”在南部县邮政战线工作近40年的蒲文贵说。
新中国成立后,南部开通了至阆中、南充、巴中三条邮路,通过马车甚至肩挑背驮运送邮件。
“1991年,南部县出口邮件除阆中、西充可直发外,其余一概发往南充邮区中心局经转。”蒲文贵回忆,当时县内有32条邮路717公里,其中汽车邮路5条229公里,自行车邮路21条406公里,步班邮路6条82公里。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消费已经影响到南部人的方方面面,也拉动了邮政快递行业的发展。“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部县2017年就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网络购物已逐渐从城市走向农村。
近年来, 南部县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2个、乡镇电商服务站点73个,物流已经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据统计,2018年,南部县农村淘宝下行交易额达8200万元。 本土电商“淘南部”,2018年线上交易额突破500万元。以前的稀罕物,如今借助快递走入百姓家,不光是城区,就连农村都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寄递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林阳)12月6日上午,南部县2019应急救援队伍练兵启动仪式暨阆南西(阆中、南部、西充)片区救援演练活动在南部县城...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