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南部新闻 > 正文

南部特色:“无下巴”傩面具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2-23 03:07   https://www.yybnet.net/

扫码上封面新闻,看本文视频。

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有一座县城唤做南部。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在这里留下了不少璀璨而深厚的民间艺术。南部县有“南部四绝”,分别是双峰傩戏、马王皮影、群龙剪纸与店垭花灯,至今仍然在当地保留传承。在这其中,傩戏作为一项古老而神秘的艺术,不仅是“中国戏曲活化石”,更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早在2009年,南部傩戏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戏,又称傩舞。在南部县,不少偏远的乡村至今还保存着原生态的傩舞。这里的人们一般称呼傩舞叫“傩堂戏”、“端公戏”,傩舞演出时称为“跳傩傩”或“耍傩傩”。而每逢重大的节日特别是元宵节,当地也会举行傩戏演出。“傩戏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祈福,所以在重大的祭祀活动和重要的节日中都有这种表演形式。”鲁海平是南部傩戏市级非遗传承人,自2000年起,他开始着手南部傩戏的开发,他向封面新闻记者细细道来这项古老艺术在蜀地的流传与发展。

傩戏相传是为纪念“傩傩”

傩戏,又称“傩舞”,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仪式中的傩祭,其到商朝已经大致形成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在祭祀的仪式中必然要有歌舞礼乐,这种歌舞也就是傩舞。在历史的演变中,人们开始逐渐在歌舞中增加了故事情节,丰富了表演,从而向傩戏转化,而这种傩戏就是最原始的戏曲。

南部傩舞主要流传于一些偏僻的乡村,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当地人们一般称作“跳傩傩”或“耍傩傩”。在南部傩戏中,最为出名的则是位于双峰乡的傩戏,而它的起源,还因为一段传说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相传傩傩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人,三岁亡父,七岁丧母,流落到苍溪云台山,给一员外家养马。员外有位小姐不愿许配人,原因是家中饲养的白马给她托梦,说自己不是马而是人,要让傩傩做媒来为两人婚配。于是员外叫来傩傩,怒斥他从中捣鬼,一脚将他下颏踢掉,又命人把马杀掉,将马皮拴在树上。数月后,马皮腐烂生虫,虫吃树叶,口吐丝,树为桑树,丝为蚕丝。傩傩把丝送给老百姓,造福人间。后来傩傩死了,当地老百姓就用‘跳傩傩’这一形式来纪念他。”鲁海平说道。

独一无二的“无下巴”傩面具

头戴面具,手持盾牌戈斧,上身黄布褂,下穿红裤加靠腿,脚蹬草鞋或麻鞋,手持擀面杖、洗锅刷等,跳叉行丁,这是南部傩舞者常有的装扮。而傩舞者表演时有的刚正肃穆,有的和蔼慈祥,有的狡猾狰狞,有的滑稽有趣,形态多异,古怪而生动。

说到傩戏,很多人眼前浮现的就是那一张张狰狞怪异的面具,面具的色彩运用鲜艳大胆。但南部傩戏的面具,还有一项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就是最具代表性那张的面具,是没有下巴的。“前面也说到了关于傩傩的那段传说,员外踢掉了傩傩的下巴,所以其面具是没有下巴的。”除此之外,南部傩戏的面具也有一套自成的体系,比如在色彩上,红色为忠,白色为奸,黑色为正,黄色为暴,蓝色为莽,绿色为侠,金银为神妖。“很大程度上,还是借鉴了戏曲中脸谱的颜色。”

从娱神到娱人,从宗教迷信到文化艺术,傩戏经过千年的演化转变,仍然在当代焕发着生命力。“前段时间,我们编排的带有傩戏元素的节目,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鲁海平笑着说。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新闻推荐

南部县督察节后上班情况

本报讯(何洋特约通讯员张枥)2月11日,南部县纪委监委派出15个督察组,奔赴乡镇和县级部门,明察暗访节后上班情况。督察组来到...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南部特色:“无下巴”傩面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