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水药肥一体化。
滴管。
喷灌。
□本报记者 吴平
2018年,四川新增高效节水灌面60万亩。2014年-2017年,全省农业用水量占当年用水总量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但仍然占到59.8%。四川省正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立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并以此为节点,带动整个投入机制、运行管护、水价收取的制度进一步优化。
亩均投入高综合效益更好
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村民刘永凯2014年承包了1000亩荒地种柑橘。
“以前抽水放水、拖管管都要人,浇一亩地要2-3个人工,一年浇3次,按一个人工一年60元的工钱计算,1000亩就要四五十万元的成本。”刘永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2016年,南部县水务局在该村实施高效节水试点。2018年,以项目资金为引领,县上引进两家公司对该片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示范片。为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由南部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组建了工程运行管护服务专业公司,对该片进行智慧化管理。刘永凯向管护公司仅支付300元/亩的服务费(包括水费、设备维护费等),算下来比以前至少省一二十万元。
除此之外,园区还建有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水肥一体化管理站等。
“根据天气预测,快要下雨就不浇水了,土壤缺啥才提供啥肥料。”刘永凯说,不知是不是智能灌溉施肥的效果,今年幼树初挂果的不知火柑橘,比以前的更甜了。
绵阳市游仙区的葡萄种植业主黄昭强也有同感。他为农村做水利灌溉工程,深感渠道的大水漫灌不仅让作物“吃不消”,还容易产生更多病虫害。“之前种葡萄的老板,2013年将园子转给我们承包了,将灌溉施肥精细化之后,葡萄品质提高,卖到30元一斤。”
结合现有基础节约建设成本
结构精密的管材不耐糙,水质颗粒悬浮物多、水压不稳等因素都会影响正常出水。
南部县凭借城乡供水一体化达到80%以上、管网绵延乡镇村数百公里的优势,灌溉用水也采用同一套系统,减少了另建的支出,同时,大大减少了管材、设备的故障率,水质更有保障。
南部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经理助理赖思龙介绍,他们使用的是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技术。在新疆当地,已经实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循环利用灌溉农业。南部县待完善污水处理后,也将朝此方向努力。
游仙区在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中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匹配,采用“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模式,调动业主积极性。该区水务局水利股股长罗海燕介绍,当地大部分属于丘陵地区,集中连片的农区较少,连片的发展成型的产业园区更少。但为了避免资金浪费,还是本着适度集中、产业成型的原则挑选业主。此外,由业主承担设备泵房建设、管沟开挖和回填,并且要做出书面的承诺,有效利用,积极维护。
今年7月,洪水冲垮了游仙区几十公里的农毛渠,但深埋在耕作层以下的节水灌溉管道没有受到影响。
智能化服务兼顾管护与水价
以往的农田渠系,普遍存在失修、失效的问题,水费收缴也难以计量。高效节水灌溉如何破题?
首先是在建设之初就合理规划、高标准执行、严堵漏洞。罗海燕说,这套设备确实 “娇贵”,技术要求高,之前就多次勘察设计,安装时又多次核实,调试时,有一点不对就达不到效果。但是,开头的基础工作做扎实后,后面使用就很方便了。
其次,上述两地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社会化服务加智慧水务的方式。游仙区计划改造高效节水灌面20万亩,已完成43600亩,南部县也已建成36000亩,这么大的面积也倒逼以人力为主的巡护变智能监测。
南部县组建了工程运行管护服务专业公司,开发了智慧水务一体化平台,升钟湖、八尔湖能通过遥感技术实现三维成像,从水源到田间均可远程在线实时观察。
游仙区孵化了本地的水利工程管护物业公司,并在34万亩灌面上实现了斗口水量自动测报系统的全覆盖,包括187处斗口计量点,12个一体化闸门,10个雷达计量点。在此基础上,水费查询、缴纳都可在手机上完成。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林阳)12月10日上午,南部县24365市民生活全天候服务中心、福康供水公司等单位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一道,前往南部...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