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 王林均
每当天气晴好,居住在南部县城北街的老船工何先发都会到附近的嘉陵江边散步。看着曾经熟悉的水陆码头被一座座桥梁取而代之,一艘艘货船被一辆辆车辆代替的时候,他的心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为现代交通飞速发展的自豪。
航运曾是主要运输方式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而撑船,又是其中最辛苦的工作。”今年87岁的何先发是原南部县航运公司的退休职工,他曾从事了30多年的水上运输工作。
1959年,28岁的何先发加入到往返于广元和南部的货运船工行列中,“船上装的是煤炭、石油、化肥、食盐等货物,轻则15吨,重则26吨,全靠人拉,往返一趟需要步行20多天。”何先发告诉笔者,在运输途中,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饿了,他和船工用随身携带的干粮充饥;渴了,便捧起一把江水解渴;困了,就坐在江边的石头上打个盹,工作异常艰辛。
航运是当时的主要运输方式。作为当时嘉陵江上重要的物资转运站,南部共有两处码头。其中的红岩子码头是广元至南充、重庆水路货运的物资集散地。鼎盛时期,日吞吐量超过17万吨,码头上的船工超过3000人。
1966年,何先发被安排到位于红岩子码头下游的燕子窝码头附近划渡船,运送往来于嘉陵江两岸的渡客。该码头承载着嘉陵江东岸碑院、永定、河东等乡镇10余万名群众往来于县城的任务,他每天需要划船往返嘉陵江上20余趟。
跨江大桥逐渐取代码头
1990年,是何先发当船工的第31个年头,尽管他驾驶的小木船早已被用柴油机作动力的机动船取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体力的下降,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当年3月,随着一阵喜庆的鼓乐声和鞭炮声响起,横跨东西两岸的南部县嘉陵江大桥正式动工建设。
在随后的2年时间里,每当驾船渡客之余,何先发总喜欢抬头望一望建设中的嘉陵江大桥。眼看着桥梁逐渐成形,何先发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
1992年11月,长800米、宽12米的嘉陵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桥面上,不仅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各式各样的车辆,谈笑声、鸣笛声此起彼伏。也就在这一年,随着燕子窝码头渡船的消失,何先发也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
“嘉陵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改善了县内的交通状况,也惠及到了周边地区。”作为修建嘉陵江大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时任该县交通局工程师的王型江告诉笔者,大桥建成通车不仅为河东、永定、碑院等地群众往来于县城提供了便利,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改善巴中、通江、南江、仪陇等革命老区前往成都、重庆的交通状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随着红岩子电航工程、南部嘉陵江二桥的相继投入使用和陆路交通的发展,航行于嘉陵江南部县城段的客货渡船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代交通四通八达
近段时间,听说位于红岩子湖上的南部嘉陵江三桥已经开工建设,尽管行动起来不太方便,但何先发还是会隔三差五便在老伴儿的陪伴下来到红岩子广场,远远地注视着嘉陵江对面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场面。
“有了这座桥,我们往来于红岩子湖两岸就更方便了,真没想到这些年来红岩子湖畔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眼看着往日的码头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即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双向六车道的现代化大桥,湖两岸过去破旧不堪的矮房子也变成了高楼大厦,何先发开心不已。
与何先发一样得益于交通便利的还有他的侄女赵桂英。由于从事化妆品批发业务,赵桂英会经常往来于南充、成都、重庆等地。
“现在无论是去成都还是重庆,不管运送多少货物,都能在一天之内完成,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劳神费时了。”每当听到何先发讲起过去靠人力拉船运输货物时,赵桂英便觉得不可思议。
而赵桂英享受的便利正得益于近年来该县在交通运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012年4月,广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驱车从南部至南充仅需要40分钟左右;2013年1月,成德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驱车从南部至成都不到2.5小时;2015年12月30日,兰渝铁路重庆至广元段开通,从南部乘坐动车前往成都和重庆分别仅需要1小时51分和1小时53分。
新闻推荐
本报讯(白刚)11月11日上午,南部县大桥教育督导责任区中青年教师“三字一画”基本功县级检测在大桥小学举行,来自该片区的...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