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南部新闻 > 正文

脱贫攻坚“南充做法”缘何吸引16个省(区)派员取经?

来源:南充日报 2018-05-19 03:5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然

5月14日至17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激发内生动力研讨班在南充举行,共有来自全国16个省(区)的150余名扶贫工作者参加。研讨班举行期间,学员们既参加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理论学习,又前往南充市南部县、西充县、仪陇县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学员们纷纷表示,南充脱贫攻坚工作有特色、有亮点,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成绩斐然 南充扶贫经验值得推广

五月的南充,艳阳高照。16日,研讨班学员们前往现场教学点,南充市西充县古楼镇赵家庙村、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东坝镇打鼓山村、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等地,实地参观了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蛋鸡专业合作社等。一边走、一边看,学员们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并不断向当地帮扶干部提问。

“南充脱贫攻坚亮点颇多、特色鲜明,到南充举办此次研讨班,是经过前期调研考察决定的。”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晓山表示,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当作天大的事、使天大的力、尽天大的责,南充各级帮扶干部对扶贫工作认识深刻,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身体力行带动贫困户激发内生动力。此外,暗访督查工作机制常态化、高密度入户暗访督导,做到暗访全覆盖、回访全覆盖、整改全覆盖,确保了脱贫攻坚真抓实干、落到实处。近年来,南充脱贫攻坚工作在四川省名列前茅,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成绩并非一朝一夕取得。南充市位于秦巴山区,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省级贫困县,有贫困村129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8万,贫困人口数量居四川省第三,贫困程度深、范围广、人口多。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南充市探索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专合社组织”的“五方联动”模式,共建脱贫奔康产业园;探索建立了“三个一”调度推进机制、脱贫攻坚项目“9+5”暗访督查工作机制等;建立产业风险基金,探索出“扶贫保险+风险基金”的防控机制等。截至目前,南充市南部县脱贫“摘帽”通过国家验收,蓬安县脱贫“摘帽”通过省级验收,全市794个贫困村成功退出,49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2017年,南充市被评为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市,位列全省7个脱贫攻坚先进市第一位;南充4个县(市)、10个单位、75名个人受到表扬。

创新模式 大产业带动大扶贫

走进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一条条村道路跃过村庄、跨过山坡,一幢幢风貌统一的川东北民居依山而建,道路两旁随处可见高标准建设的柑橘产业园,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尽显勃勃生机。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打鼓山村坚持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带动大扶贫,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金融+保险”的模式,由村“两委”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并根据利益联结方式分为“创业园”“托管园”“就业园”3种类别,吸纳全镇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近万人入园发展,其中“创业园”每年每亩纯利润约9000元,“就业园”贫困户年人均务工收入约6000元,同时带动周边5个乡镇建成百里百村10万亩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基地。 (下转2版)(上接1版)

16日上午,在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里,研讨班学员们仔细察看柑橘长势、认真听取当地帮扶干部介绍后,纷纷竖起拇指点赞。“柑橘长寿、稳产,既可鲜食,又可加工,经济效益高,对脱贫致富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地方发展柑橘助力脱贫很有眼光,产业选择十分准。”山西省临汾市扶贫办主任孙延震表示,南充脱贫产业规模大、效益好,创新性引入“基金”“保险”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防控了风险,是一条脱贫攻坚的“好路子”,临汾市主要发展苹果和梨,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生命线”。为解决群众“造血功能”差、持续增收乏力的问题,南充市立足实际,把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加强机制创新,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南充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合作社组织”“五位一体”方式,分年度、分区域、分步骤持续推动“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截至目前,南充市已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区876个,形成了香桃、脆香甜柚、小家禽、食用菌等支柱产业,带动5.7万户贫困户入园发展,实现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2万余元。

党建引领 激发干群内生动力

在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一处山坡下,青山绿水间,一幢白墙青瓦的民居格外惹眼。屋外阡陌交错,屋内电视、洗衣机、沙发、衣柜等家电、家具应有尽有。房子的主人名叫姚素琼,在脱贫攻坚开展以前,她做梦也想不到,一家人的生活能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3年前,姚素琼一家因丈夫生病花去10万余元,丈夫失去了劳动力,家里还有年幼的女儿和年近九旬的婆婆,一时间,贫困让这个家庭陷入绝望。2014年,随着南部县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姚素琼的命运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当地帮扶干部多次联系她,入户了解实际困难、宣讲扶贫政策等。在帮扶干部的带动下,2016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扶持,姚素琼一家修起了80平方米的新房,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她承包下一个食用菌大棚自主经营,并在家发展起“四小工程”。依靠勤劳的双手,如今,姚素琼一家每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姚素琼一家的变化,正是内生动力被激发所起的作用。”甘肃省天水市扶贫办副主任陈勇在实地走访了姚素琼一家后表示,激发内生动力,不仅要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动力,也需要激发扶贫工作者的工作动力。他深切感受到,南充扶贫工作者们在党建的引领下、在“五带五强”工作法的指导下,精神面貌好,工作热情主动,真正做到了俯下身子沉下去,将脱贫攻坚当作一份事业为之奋斗。

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需要帮扶干部带,帮扶干部的内生动力需要党建引。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南充市坚持加强思想引领,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加强责任引领,建强脱贫攻坚“指挥部”;加强干部引领,打造脱贫攻坚“突击队”;加强组织引领,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加强风气引领,树好脱贫攻坚“风向标”,由“干部引领带着干、群众主体自己干、风险兜底鼓励干”,通过组织贫困群众到发展得好的地方参观学习、运用市场经济思维建设产业园区、建立产业风险基金防控风险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干自己想干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放手放胆干事”,从而有效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新闻推荐

吉林省委常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姜治莹率州党政代表团在南充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表示南充脱贫攻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记者徐嗣千)5月7日至8日,吉林省委常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姜治莹带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党政代表团一行,前往南充...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脱贫攻坚“南充做法”缘何吸引16个省(区)派员取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