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丹
2011年,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扶贫解困等4个残疾人民生项目纳入民生工程,到2015年已扩展为8个。随着南充市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十二五”期间,残疾人“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在南充市得到了激励和传承,广大残疾人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事迹在全市各地不断涌现。5月15日,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记者跟随市残联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近了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聆听他们身残志坚的创业故事。
高位截瘫坐着轮椅年销售甲鱼20吨
仪陇县福临乡,残疾农民阳海林的事迹远近闻名。提起阳海林,村民们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21岁那年,阳海林因不慎坠楼,造成高位截瘫,个性倔强的他并没有因此倒下,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阳海林在轮椅上创造了年销售甲鱼20吨,产值300余万元的奇迹。
5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阳海林位于仪陇县双胜镇白鹤村的水产养殖基地,一百亩的甲鱼养殖场一眼望不到头,弟弟阳磊在阳海林的指挥下正在组织车辆装送盒装甲鱼,准备运往重庆。让记者感到吃惊的是,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竟能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养殖场。“我的身体不能用,但大脑能用。”阳海林说,他的头脑里装着知识,也装着财富。看着年过半百的父母亲还在为自己操劳,阳海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自下定决定,要像正常人一样养活自己,养活父母。
2005年,阳海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金城镇虎嘴村租下20亩土地,开始养殖甲鱼。从选种、饲养、防预到销售,阳海林从零学起,遇到不懂的养殖技术和知识,他就上网查询,向人请教,由于行动不便,阳海林的创业路比一般人更艰辛。然而就是他的执着和钻劲儿,感动了许多人。“县残联的同志一直很关注我,先后为我提供帮扶资金6万余元,让我扩大养殖规模和引进新品种,还派养殖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如果不把养殖搞成功,我也都没有脸面见他们。”阳海林说。
如今,阳海林的水产养殖搞得有声有色,他先后在仪陇县双胜镇白鹤岭村、南部县王家镇建起总面积约300亩的甲鱼养殖场,年销售量20吨,年销售额达到300余万元,南充、成都、重庆等地的餐饮企业争相与他签订销售协议。不仅如此,致富不忘乡邻的阳海林还优惠提供甲鱼种苗,带动观紫、金城、武棚等乡镇8户养殖户专门从事甲鱼养殖。
视力残疾学医助人服务社会
每天一早,47岁的盲人医疗按摩师青钰就会来到位于高坪区的按摩店,开始忙碌的一天。除了指导技师工作,遇到身体疼痛严重的病人,青钰总会亲自出马。“我最近颈椎一直痛,青师傅给我按了两次就好多了。”对于青钰的按摩技术,顾客总是赞不绝口。“作为盲人,能凭技术帮助别人,靠技术受人尊敬,我感到很满足。”面对记者的采访,青钰说道。
“我念小学时,因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残疾。”青钰说,残疾让当年小小年纪的他经常被其他小孩嘲笑,没多久,他便辍学回到家中。“我那时就想,难道就因为眼睛看不见,这辈子就完了吗?”面对命运的捉弄,青钰没有轻言放弃。在得知中医推拿可能会适合自己后,他四处凑钱,最终圆了自己的求学梦。1995年,青钰自费到长春中医学院学习中医针灸推拿。毕业后,他一直从事针灸推拿工作,他不断专研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
“2007年,我回到家乡南充,在残联同志的帮助下,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盲人按摩中心。”青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按摩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肯定。2010年,青钰成为南充第一个取得“盲人医疗按摩医师资格证书”的人,随后,他还被“中国针灸协会”邀请成为会员。如今,他的按摩店由最初的一家扩展到两家,总面积扩大到近400平方米,每天接待客人80余人。
2011年,青钰的盲人按摩中心被南充市残联定为南充市盲人按摩培训基地。他先后免费培训了百余名盲人按摩师。“我相信在各级残联的支持和关心下,会有更多的盲人朋友走出家庭,服务于社会。”青钰说。
新闻推荐
基层工会 职工们依赖的“娘家”———南充市大力推进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王萍文/图工会,既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把职工的意愿和要求及时反馈,切实让职工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工作的“娘家”。如何推进各级工会组织规范化建...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