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杨树、桤木、臭椿、红椿等速丰林13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2%
■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及依托林业发展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79个,综合利用产值11.5亿元
■探索建立“园区+林产业”联动机制,建成2平方公里“建材板材家具产业园”,年销售收入60亿
●张枥 李果 王林均
近年来,南部县通过多种途径,发展林业产业,不仅让该县的绿化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林业产业的综合效益也日渐凸显。在今年4月中旬召开的全省林业重点县建设改革会议上,南部县被评定为四川省林业产业第二轮重点县,并位居全省10个重点县之首。
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
5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县石河镇看到,今年初,县级机关干部在嘉陵江边栽种的500余株垂柳已经全部成活,微风吹来,长满绿叶的枝条不停地摇摆。
“今年,我们一共在江边的荒滩上种了5000余株垂柳,给昔日荒芜的江岸披上了绿装。”该镇党委书记谢瑛介绍,近年来,该镇先后在嘉陵江边的荒滩上,以及全镇公路沿线等空置土地上栽种竹柳等树木近2000亩。
石河镇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只是该县发展林业产业的一个缩影。据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利用自然、水利、人力三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杨树、桤木、臭椿、红椿等速丰林131万亩,建成桂花博览园和森林绿色景观通道,形成了新的农村长效产业和独具特色的“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田园生态景观。去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2%,林业产业总产值51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600元,据介绍,近年来,南部县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中旬,在全省林业重点县建设改革会议上,该县被评定为四川省林业产业第二轮重点县,并位居全省10个重点县之首。
林业综合效益逐渐凸显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定水镇谢家垭村。在一片杨树林下,谢家垭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该村党支书杨泽金正在组织合作社社员使用石灰和福尔马林给林场消毒,为迎接新一批鸡苗的到来做准备。
“上半年,合作社利用林下空地养了1000多只鸡,刚出栏,卖了4万多元。”杨泽金说,自该村大面积种植速丰林以来,村里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集中利用该村500余亩林下空地发展种养业,通过林下种植魔芋等蔬菜和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发展立体种养业。目前,每亩林地平均年产值达6500元以上。
随后,记者在盘龙镇窑坝寺村荣城养殖合作社看到,杨树林下3万多只大白鹅正在觅食,合作社负责人赖小荣正和工人们一道投放饲料。
“2011年,我在窑坝寺村流转了2200多亩土地种植杨树。2012年9月,我又和几名好友合伙投资300余万元在这里建起了大白鹅养殖场。”赖小荣告诉记者,近4年来,养殖场每年的产值都在1500万元左右。同时,该养殖场还长期为附近村民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据了解,目前,该县实现林权流转32.9万亩,争取林权抵押融资1320万元。同时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以及依托林业发展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达179个,种植林下蔬菜12万亩、中药材4万亩,养殖活禽850万只,综合利用产值11.5亿元。
建立长效机制助农增收
“当年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帮助我走出了困境。”杨泽金是林权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他说,2013年,村里的合作社在发展种养业时遇到了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他通过抵押合作社种植的速丰林的产权,获得了银行的一笔贷款,从而解决了合作社资金不足的问题。
“通过林权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我们长效发展林业产业的举措之一。”据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13年至2014年,该县林农就获得抵押贷款2800余万元。
据了解,该县通过向林农和业主无偿提供种苗、对从事造林的业主和大户进行奖励、对乡镇造林建设进行考核等方式,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此外,该县还探索建立“园区+林产业”的联动机制,建成2平方公里的“建材板材家具产业园”,已入驻丸美柏家家私、来汇木业、金港科技、蜀木源家私等板材家具企业21户,年销售收入60亿元;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带动机制,推广“公司租地发展、农户栽植管护、效益按比分成”的互惠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林业”24万余亩;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的引领机制,按照“一片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思路,着力扶持发展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业产业合作社47个,发展业主大户19000多户,按照土地入股和投工投劳、土地分红等方式实行合作造林,租赁江河滩涂地、荒山荒坡发展速丰林28万亩。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伯同)干净整洁的地面,规划整齐的农副产品交易区,宽阔标准的停车场……日前,记者在位于南部县迎宾大道的五里农贸市场看到,该市场刚刚开业便吸引附近众多群众前来购买所需货物,市场内热闹而有序...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