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 曹伯同
南部县谢河镇充分利用嘉陵江、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的发展路径,并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等农业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找准优势建立蔬菜种植基地
“谢河镇在经济发展上有很多优势。比如,紧靠嘉陵江,水资源丰富;离县城近,市场条件良好。但是生产技术落后,产业不成规模,销售渠道狭窄等因素也一直制约着全镇经济的发展。”4月11日,谢河镇党委书记张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仔细研究该镇自然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后,该镇决定借助因嘉陵江江水冲积而形成的浅丘带坝地形发展蔬菜产业,并全力推进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仅卖菜就挣了近3万元,今年的行情比较好,收入有望再增加一些。”城东村村民姚先本这几天正忙着给地里的四季豆施肥。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从事农业生产已有30余年,过去都是自给自足,现在专门种蔬菜供应县城市场,经济效益很可观。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招引业主,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实现蔬菜产业规模化经营。”张兴说。
大打“项目牌”发展有机观光农业
去年以来,该镇以嘉陵江为“招牌”,大打“项目牌”,开始进行广泛的现代农业项目招商引资。
“嘉陵江水从村里流过,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将其好好利用起来。”该镇武圣宫村党支书魏志富告诉记者,为此,镇村干部经过反复调研最终达成共识,决定依托嘉陵江发展现代农业。魏志富说,该村提出了“树特色农业品牌、拓创业就业渠道”的思路,并坚持“不环保不引进,不就地解决就业不引进”的原则。在镇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有机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被招引进村。
据介绍说,目前,该产业园已流转土地800余亩,将重点围绕嘉陵江发展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建成后,将帮助该村2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并辐射带动1800余人从事住宿、餐饮、水产养殖等产业。
已年逾花甲的陈廷建是该村村民。借助村里引进业主发展有机观光农业项目的机遇,他把自家所有的土地都流转了出去,并多次给在外打工的儿女打电话,希望他们回家开农家乐。“我家的房子就在园区内,我们既可以把房子租给园区,也可以自主经营,我打算把子女都叫回来,全家一起开个农家乐。”陈廷建说,如此一来,全家人不仅可以团聚,而且还当起了老板。
“我们将在沿江一带的村子发展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张兴说,该镇将以武圣宫村为支点,全面推进沿江的城东村、羊子桥村、店儿梁村的组合发展,形成农作物产业高效经济带,并向该镇的腹地延伸,带动射洪庙村、六家井村、黑竹林村等发展以脆香甜柚、桃子等为主的水果产业。
延伸链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谢河镇属于革命老区,境内还保留着当年徐向前元帅指挥部队跨江作战的遗迹,更有黑龙潭、“穿洞子”天然石拱桥等富有神话色彩的自然景观,是该县乃至周边地区优势明显的旅游胜地。
“红色文化旅游已成为了不少游客的新宠。”城东村党支书王辉说,虽然当地的景点还相对较为零散,有的甚至还不成型,但近年来,却有不少周边地区的游客来此参观,甚至还吸引了许多书画爱好者来此摄影、作画等。
“靠着嘉陵江,就要用好嘉陵江,挖掘江边的文化和历史,只有这样,谢河镇的发展才会长久。”张兴介绍说,接下来,该镇将以清朝时期修建的水陆码头为起点,把红军战斗遗址、黑龙潭、“穿洞子”天然石拱桥等连成一线,纳入统一规划,进行遗迹修复或重建,打造具有仿古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镇。
据了解,为积极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该镇正在着手对个别景点进行修复升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一步的完善中。“我们将把城东村的风情小镇和武圣宫村的有机观光农业进行综合开发,促进农业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张兴说,该镇将依托武圣宫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开发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等特色农业休闲游项目。同时,在风情小镇设立特色农产品展销厅,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突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新闻推荐
对37个项目实行现场验靶,进度滞后的项目和责任单位要被黄牌警告;一年中有3次黄牌警告,相关单位负责人引咎辞职项目攻坚开启“亲水南部”新征程
●本报记者李奎实习生刘旭4月12日6时,趁着老乡们还没有出门,南部县火烽乡党委书记杨伟等人就开始走村入户宣传拆迁工作。春节后至今,已顺利拆迁116户,保证了满福坝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