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南部新闻 > 正文

破解群众“看病难”的创新之举———南充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远程诊断见闻

来源:南充日报 2016-04-28 17:48   https://www.yybnet.net/

  • " target="_blank">●罗志安

    基层群众“看病难”,难就难在基层医院的诊断人才短缺,让一些本应留在基层医院检查、治疗的常见病病人,不得不往大医院跑。为破解这一难题,南充市中心医院创新思路,投巨资精心打造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平台,让数以万计的乡村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高端医疗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就医,又减轻了其经济负担。

    目前,这一适宜技术吸引了省内外无数的医疗机构前来南充取经。对此,笔者近日深入远程诊断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采访,所见所闻无不让人耳目一新。

    一个美籍华人专家的追求

    “要让家乡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端的诊断服务,使更多疑难杂症患者因早期诊断正确而得到及时诊治。”这是美籍华人医学影像专家、南充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南充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主任母其文博士归国后的追求。

    提起母其文博士,南充市中心医院人都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影像医学奇才。1983年7月,出生于蓬安县一个普通农家的母其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医科大学。1988年8月,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的母其文被分配到南充市中心医院从事放射诊断工作。从此,他开始投身于医学影像学的研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他主研的“CT图像重建技术临床应用研究”项目和参研的“体视学、多田公式、CT定量测定颅内血肿体积对照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项目,曾分别获得199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6月,母其文以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成为当时全国少有的影像医学博士研究生。在北京大学的3年时间里,他曾先后在中华放射学和美国神经放射学等杂志发表论文8篇。1998年,母其文因在影像医学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奖学金。1999年,母其文利用大量时间,在著名放射学家谢敬霞教授指导下,系统性研究了海马结构、杏仁核、侧脑室体积随年变化的MRI特征。此项系统研究,当时在世界上尚属首次。1999年7月,母其文以优异的成绩和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大学影像医学博士学位。已颇有建树的母其文,被国外影像医学专家、教授看好,纷纷邀请他出国研修。他曾先后接受法国波尔多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美国南卡罗纳州医科大学的邀请,从事影像学博士后研究。2001年,母其文应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邀请,成为该院药物性磁共振功能成像博士后,并师从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药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主任、世界著名药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先驱斯坦博士,美国著名放射学家、神经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脑刺激功能成像先驱乔治博士,美国、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博宁博士和摩根博士。

    2003年, 在美国南卡罗纳州医科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母其文,被留在该校脑刺激实验室、高级影像研究中心担任研究科学家,从事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灌注、波谱及结构方面的研究,先后完成了多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项目的研究。2004年,母其文与博宁、乔治博士等一道,在全世界首次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测到不同脉冲宽度迷走神经刺激的急性颅内效应,为随后美国FDA批准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2007年,母其文与乔治、摩根博士等一道,首次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发现多巴胺协同剂增强精神分裂症前额叶的血流灌注。

    2010年7月,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指导,四川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委组织部承办的第二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天府行项目”中,母其文博士与他曾经工作过的南充市中心医院成功签约,担任院长助理兼影像科主任,并带回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项目。母其文博士回国后,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先后开展了17项CT/MRI检查新项目,率先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中将影像科建成了省级重点学科。如今,母其文博士已被特聘为南充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2011年2月的一天中午,母其文博士正在办公室吃盒饭,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大娘找到他,希望早点拿到她做的核磁共振检查报告。老大娘说,她家离南充100多公里,如果下午不能早点拿到检查报告,就赶不上回家的班车。就是这样一件不经意的事,却对母其文博士的触动很大。从此,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边远乡镇的老百姓少跑路,能在当地医院接受检查。

    一到双休日,母其文便让同事开车去基层医院调研,了解基层医院影像诊断方面的情况,并倾听老百姓关于开展远程诊断的意见。可当时不少同事和基层医院对远程诊断都不看好,觉得这项工作难度太大。接着,他又带领同事去重庆、上海、安微、大连等地考察,学习外地远程诊断的经验和运行模式。2013年5月,在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光明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投资2000多万元,一个可连接边远乡镇卫生院的诊断平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有52家公立医院、24家民营医院加入该远程诊断系统,每天通过互联网上传的CR、DR、CT和磁共振图像都由专业的影像医师阅片诊断,经值班专家审签才出诊断报告。无论在何处,最快20分钟,最慢两个小时左右就可回传诊断报告。到今年3月底,诊断平台已为基层医院诊断病人27万多人次,阅片40多万份。

    从南充市中心医院门诊住院大楼乘自动扶梯到负一楼,这里就是医学影像科和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走进阅片诊断室,只见宽敞的室内鸦雀无声,一台台电脑前,阅片医师、签审专家都神情专注,从每一张复杂的光片中,仔细地寻觅患者体内的“蛛丝马迹”,犹如影像医学界的“福尔摩斯”。

    阅片医师丁雪梅,是一位参加工作两年多的硕士研究生。她十分热爱和珍惜自己这份工作,每天上班她都提前来到阅片室,忙碌在电脑前,仔细阅读每一张光片,并写出诊断报告提交专家审签。最忙的时候,她一天要看300多名患者的光片,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可她毫无怨言。

    今年已75岁高龄的主任医师任大成教授,已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工作55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担任医院放射科主任,在影像诊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2003年正式退休后,医院决定返聘他继续发挥余热。如今,任大成教授每周坚持上两天班,主要审签诊断报告,参加疑难复杂病例的会诊。任大成教授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给不少年轻影像医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擅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的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世孝,已从事医学影像工作30年,也是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专家之一。他每天工作十分繁忙,除了审签疑难复杂病例的报告外,还要对个别一时拿不准的特殊的疑难病例组织专家讨论,最大限度地做到不漏诊、误诊。

    1992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影像诊断专业,曾在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和德国深造的张福洲教授,已从事放射影像诊断工作24年,现为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尤其擅长胸腹部疾病的CT、MRI诊断,对临床特殊疑难病例有独到的见解。目前,他除了负责处理诊断中心的日常事务外,还担负部分诊断报告的审签,组织专家讨论疑难病例的任务。每天,他都早早地来到诊断中心,忙碌在工作岗位上。

    常年担负诊断报告审签的蒋世明、何孔明、何敬池等专家也不例外,每次值班都要审签200多份诊断报告,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几乎没闲过,工作十分辛苦。

    乡镇卫生院也可检查大病

    仪陇县复兴镇战斗村4组村民周发顺,因连续几天咳嗽不止,感到十分痛苦。4月6日下午,郁郁寡欢的他来到离家不远的复兴中心卫生院检查,放射科技术人员很快为他拍摄了CR片,并及时运用远程诊断服务系统,将光片传到了南充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平台。

    20分钟后,诊断报告便通过专网传了回来。周发顺感到特别意外,他拍完片子上了一趟卫生间,刚回到放射室门口就听见放射技师叫他取诊断报告,并告诉他:“经南充市中心医院专家诊断,你患的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76岁的周发顺老人手握南充市中心医院的影像诊断报告,半信半疑,他难以相信大医院的专家这么快就拿出了诊断结论。这名放射技师只好耐心地给他解释:“这是通过远程诊断服务系统传送的,那边随时都有专家阅片、出诊断报告。这与你去南充市中心医院检查,结果是一样的。”周发顺听后,点着头似乎明白了,并感慨地说:“这多方便,看来今后检查再也不用往南充跑了!”

    像周发顺老人这样的病,只要诊断正确,完全可以在基层医院住院治疗,没必要去大医院治疗。根据周发顺的病情,复兴中心卫生院相关医生和护士很快为周发顺老人安排了病床,办理了住院手续。

    始建于1965年12月的仪陇县复兴中心卫生院,是国家公立一级甲等综合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也是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外伤急救定点医院,现有业务用房约7000平方米,医护人员70多人,拥有CR、500mAX线照光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心电图机等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能开展胆囊手术、前列腺摘除、肝脾修补等手术,年门诊量达4万多人次,住院病人3000多人次。医院辐射周边二道、文星、塞金、岐山、保平等8个乡镇。过去,由于影像诊断水平不高,很多疑难杂症往往很难下定论。不少村民只好舍近求远,往县医院或南充的“三甲”医院跑,极不方便。为解决偏远患者的就诊难问题,复兴中心卫生院于2013年10月率先加入了由南充市中心医院创建的医学影像远程诊断服务系统。

    今年64岁的周超琼,是仪陇县复兴镇胡家桥村4组的农民。今年3月,她因在家不慎摔倒,致使腰部十分疼痛。入住复兴中心卫生院后,放射科医务人员为她拍摄了X光片,并通过远程诊断服务系统传送到南充市中心医院。经专家诊断,属腰二椎体压缩性骨折。卫生院医生根据诊断结论,对她进行了治疗。可住院一段时间后,其子女从外地赶回看望时很不放心,特地将她送到仪陇县人民医院进行CT诊断。看到CT检查报告与南充市中心医院专家的诊断结论完全一样,周超琼的子女终于放心了。如今,周超琼已安心留在复兴中心卫生院治疗。

    据复兴中心卫生院功能科主任许尔华介绍,南充市中心医院远程诊断服务平台的诊断专家服务很到位,对于危重病人的光片,他们在20分钟左右就能回传诊断报告。对于一般病人,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回传诊断报告。这种出报告的速度,病人感到很满意。如果病人要到南充市中心医院治疗,只要记住CR光片的编号,医生就可以随时通过系统调取,不用重复检查。

    提起南充市中心医院远程诊断服务平台,长期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复兴中心卫生院院长肖刚感慨颇多。他说,像复兴中心卫生院这样的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待遇低,引进高端人才犹如天方夜谭。因为缺乏高水平的诊断人才,过去不少疑难杂症很难下诊断结论,只有将病人往上级医院推。有了远程诊断服务系统,病人都是由大医院的专家诊断,不仅留住了本应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病人,而且避免了因诊断不准确、不及时耽误患者治疗的风险。

    南部县伏虎镇中心卫生院位于西充、盐亭、南部三县边境交界之地,承担着全镇3万多人口及周边12万多群众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急救等服务,是一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配备有500mAX光机、美国数字化彩超机等大量检查设备。过去由于缺乏高水平的诊断人才,不少病人都到县医院或南充的大医院检查。2013年6月,医院加入南充市中心医院远程诊断系统后,老百姓在家门口拍片,就能得到大医院的诊断结论。

    76岁的南部县千秋乡8村农民王天锡,连续多日感到气紧、胸部疼痛。4月8日上午10时许,他来到离家不远的伏虎镇中心卫生院检查,影像科医生给他照了CR光片,并很快传到南充市中心医院远程诊断平台。影像中心经过仔细诊断,快速给出检查结论,并在半个多小时内就将诊断报告回传到伏虎镇中心卫生院。原来,王天锡老人患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并伴有肺气肿症状。当地医生根据诊断报告,建议他就地住院治疗,老人很快办理了住院手续。

    据伏虎镇中心卫生院影像科医生杨瑜介绍,他们于2013年6月加入南充市中心医院远程诊断系统,每个月都有400余名病人拍片,最快20多分钟就收到诊断报告。他说,现在到医院拍片的患者比过去增加了30%以上,目前还没有发现一例误诊。

    始建于1953年的高坪区长乐镇中心卫生院,辐射周边20多万群众,年门诊量5万多人次,年收住院病人近万人次,是最早加入南充市中心医院远程诊断系统的基层医院之一。目前,该院已通过远程诊断平台累计诊断病人近两万人次,没有发现任何诊断失误。

    聊起远程诊断系统,院长贾捷登说,远程诊断对基层医院的好处是解决了影像诊断人才缺乏的问题,对老百姓而言,最大好处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服务,方便了老百姓就近看病。通过专家诊断,将大量病人留在了基层医院治疗,既给病人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又给上级医院减轻了压力,可谓是病人得实惠,基层医院得发展。

    嘉陵区第二人民医院,坐落在远离城区的李渡镇,辐射周边8个乡镇20多万人口,年门诊量达7万多人次,曾遭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破坏。2009年5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1600多万元重建后,其环境和设施、设备目前在全省基层医院中都比较上档次。可是,同样存在诊断人才匮乏、医学影像设备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2013年6月,该院加入了南充市中心医院远程诊断系统。如今,全院平均每天都有20个病人来照片检查。79岁的李渡镇敬老院张大才老人胸部胀痛来到医院检查后,看到是南充市中心医院出的诊断报告,感到十分放心。84岁高龄的土门乡11村农民龙启富,因胸痛、吞咽困难,行走不便,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离家最近的嘉陵区第二人民医院拍片,结果只等40多分钟,就拿到了由南充市中心医院专家出具的诊断报告,他感到十分惊讶:“这么快哟!”“袖珍医院”突破了人才瓶颈

    “大娘,你是哪里人?”

    “新园乡的。”

    “来看啥病?”

    “刚打了CT才半个小时,南充市中心医院的专家就诊断说我患的是胰腺炎、胆结石。”

    “拿到诊断报告和片子没?”

    “拿到了,好快哟!”

    这是南充市中心医院与蓬安县中医院合作开展医学影像远程诊断,给年过七旬的蓬安县新园乡6村6组农民刘桂珍老人带来的全新就医体验。

    过去,像刘桂珍这样的病,如果到南充市中心医院这样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检查,得排队等候,耗费一天的时间,而且往返南充100多公里还要花一大笔车费和生活费,并承受旅途颠簸之苦。

    被当地百姓称之为“袖珍医院”的蓬安县中医院,始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坐落在县城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发展十分缓慢。到2005年6月,医院仅有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医疗设备也相当落后,仅有一台普通X光照片机,只能给病人提供血常规检查和普通照片,全年的门诊量仅8000多人次,住院病人仅800人次,业务收入仅300多万元。全院100多名医护人员不仅3个月没领到工资,而且医院还负债500多万元。

    2005年7月,蓬安县有关部门果断调整了院领导班子。新任院长罗卿上任后,对医院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很快使这个濒临倒闭的公立医院起死回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具有中医专科特色,集医疗、教育、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院拥有医护人员176人,设临床科室7个、医技科室4个,配备护理单元的病区7个,开放床位190张。

    医院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基层医院要想建立赢得患者信任的人才队伍,靠从大医院挖人成本太高,引进学有所成的高校毕业生又十分困难。人才,始终制约着基层医院前行的脚步。

    2013年8月,蓬安县中医院咬紧牙关,投资数百万元购买了一台CT。由于缺乏诊断人才,设备的利用率始终较低。2015年6月,该院主动与南充市中心医院合作,联网加入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平台,拍摄的DR、CT图像全部通过互联网传送到南充市中心医院,由影像专家诊断并及时回传诊断报告,从而破解了人才匮乏的瓶颈。

    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了蓬安县中医院与“三甲”医院的距离。去年6月以来,该院共向南充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平台传送病人影像资料1000多份,回传的诊断报告全部准确无误,使一大批普通病人在基层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

    善于精打细算的蓬安县中医院院长罗卿,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通过远程诊断,医院至少可以节约4名影像诊断专家的人力资源成本,每年仅工资等支出就可减少50多万元。从病人的角度来看,享受的是三甲医院的高端诊断服务,支出按基层医院的标准收费,相对较低,而且还少跑路,节省不少车旅费。

    说起南充市中心医院的远程诊断平台,身处基层医院的罗卿总是赞不绝口。他说,大多数的基层医院都没有专业的影像诊断医师,不少病人都不愿意到小医院检查治疗,造成一些本来可以在基层医院治疗的病人不得不舍近求远,跑到大医院检查。有了远程诊断平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医院影像诊断师紧缺、诊断水平不高的问题,而且为基层医院节约了大量诊断人力资源的费用。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危重病人不宜长期颠簸转运的问题,为及时、快速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大大降低了病人就医过程中的非医疗成本。

    在蓬安县中医院,医护人员如今都有十分明显的感受:门诊大厅出现了人头攒动的景象,曾经一度闲置的病床,现在有时还会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罗卿告诉笔者,有了远程诊断,医院的可信度大幅提升。去年,全院门诊量达13万人次,住院病人1.2万人次,业务收入5000多万元。从今年1月开始,全院月门诊量以20%的速度递增。

    71岁高龄的雷发珍,家住蓬安县徐家镇8村5组。生病住进蓬安县中医院后,经CT拍片,远程专家诊断她患有脑梗。雷发珍和家人对南充市中心医院的诊断结果十分放心,安心地住在蓬安县中医院接受治疗。她说,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就对路,心里就踏实。

    远程诊断,不仅改变了基层医院,也改变了乡村百姓有病跑大医院的就医观。

    山乡村民就地做核磁共振

    南部县保城乡4村1组距离南充120多公里,村民宋雪梅连续几天感到头昏,心闷。4月8日上午9时,她来到离家仅10多公里的升钟镇一家民营医院,影像技师很快给她做了核磁共振成像,并迅速通过医学影像远程诊断系统,将数字图像上传到了南充市中心医院的诊断平台。

    大约两小时后,由南充市中心医院专家签名的诊断报告便迅速回传到医院,检查结论是颈椎病引发大脑供血不足。医生告诉她并无大碍,睡觉时枕头不要太高。宋雪梅听后,心里一下就踏实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南部县升钟镇距离县城65公里,距离南充100多公里,东接升水镇、双锋乡,北连保城乡,西临柳树乡,南靠永红乡和阆中天林乡,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小镇。过去像宋雪梅这样做核磁共振检查,只能到南充的大医院才行,往返需跑200多公里。

    在这个并不起眼的小镇上,病人能做核磁共振检查,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原来,这是经南部县卫生局批准,升钟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综合医院,取名利康医院。

    利康医院投资2000多万元,按国家二乙医院标准设置,拥有病床近100张,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皮肤科、康复理疗科、临终关怀科和手术室等20多个科室,并配备了核磁共振成像仪、平板DR、四维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数十台先进设备。

    然而,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该院41岁的院长吴亨利,却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落下了终身残疾。可身残志坚的吴亨利,从小勤奋好学,曾先后获得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双学历,在南部县中医院工作一年多,十分熟悉医疗行业的经营管理。近年来,他已牵头创办3家民营医院,而且全都建在缺医少药的边远乡镇。

    像磁共振成像仪这样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落户在边远小镇的医院,在全国都不多见。据吴亨利介绍,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优势。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磁共振成像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

    吴亨利告诉笔者,针对颅脑、脊髓等疾病,磁共振成像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此外,核磁共振还可进行腹部及盆腔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子宫等均可进行检查,提前发现可能病变组织。

    吴亨利说,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非常安全。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既没有任何关于使用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危害的报道,也没有发现患者因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增高的现象。

    从医多年的吴亨利懂得,诊断是治疗的前提。他说,一些疾病只要诊断准确、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就会得到有效干预。吴亨利说,像他们这样的民营医院,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缺乏高端诊断人才。去年6月,利康医院一投入使用,他就决定加入南充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远程诊断系统,充分利用“三甲”医院的诊断技术,使核磁共振成像仪这样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在边远小镇有了用武之地。利用远程诊断系统,他们将DR、核磁共振图像上传到系统里,由专家诊断,并出具影像远程诊断报告,既快又准确,病人也放心。

    人才短缺,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短板”。如今,很多民营医院主要依靠“两头”人才———刚退休的老专家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间力量。

    “民营医院要想建立起赢得患者信任的人才队伍,靠从大医院挖人成本太高。”吴亨利说,由于在科研立项、职称晋升等方面存在劣势,民营医院即便开出数倍于公立医院的年薪,也不易吸引公立医院的业务骨干。现在虽已出台政策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但是,这项政策很难“落地生根”。医生注册多点执业,需所在地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可哪家医院愿意让医生到民营医院去赚钱,公立医院会用编制、职称、职务等有形、无形的“手”,绑住医生的手脚,使其无法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再说,像利康医院这种地处偏僻山乡的民营医院,由于受地理、生活环境的限制,城里退了休的大专家也不愿来。

    “这个系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以前由于我们难以引进到高端诊断人才,很多疑难杂症往往很难下定论。现在有了这个系统,病人检查后,很快就能得到专家的诊断结论。”对南充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平台,吴亨利赞不绝口。他说,南充市中心医院服务很到位,经常对他们医院的影像医师进行培训、辅导,还派专家现场指导,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如今,利康医院可辐射周边近20个乡镇,约30万人口。有了远程诊断系统和专家诊断,大量的常见病病人都留在了本地治疗,再也不用跑大医院了。50岁的柳树乡8村村民向俊芳,平常总感觉肚子不舒服、腰痛。听说核磁共振技术先进,来到利康医院向俊芳硬要医生给她做个核磁共振检查,直到专家的诊断报告出来,看到没啥大问题她才放心。利康医院医生看了诊断报告后,只给她开了些常见药品治疗。

    “像向俊芳这样的患者,如果到南充的‘三甲\’医院,她得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往返一天的时间,额外增加不少的开支。”吴亨利说,有了影像远程诊断,检查结果跟南充市中心医院完全一样,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就诊,大部分患者都选择在本地看病,既减轻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又为基层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还给大医院减轻了压力,真是“三全其美”。

    新闻推荐

    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赛13支“草根”球队展风采

    本报讯(曹伯同)5月7日,2016南部县全民健身运动会篮球比赛在该县永生化工篮球馆正式开赛。来自该县的13支队伍、100余名球员齐聚于此,切磋球技、交流友谊。在揭幕赛中,永生化工队和宏宇陶瓷队...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破解群众“看病难”的创新之举———南充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远程诊断见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