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萍 实习生 赵霜
植树节前后,南充市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志愿者,陆续开展和参加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为南充增添新绿。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现有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蓄积量28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9.83%。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中,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
义务植树城市添新绿
3月11日上午,近200名志愿者来到营山县芙蓉山风景区,开展以“全民参加义务植树、建设生态田园城市”为主题的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在植树现场,志愿者们为刚刚栽植的木芙蓉挥锹培土、提桶浇灌,共植木芙蓉1250株,栽植面积达100亩。
当天,西充县相关单位也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种植了红叶梅400余株。通过植树活动,大家身体力行,自觉投身到爱护树木、保护生态环境行动中去,为建设绿色生态南充贡献一份力量。
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尹德良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既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有普通老百姓,全民义务植树蔚然成风。城市周边绿化面貌已有了明显变化,全市实现全面绿化达标。
建设与保护并举生态经济效益共赢
“南充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共有13.9万多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两年已退耕了近7万亩。”市天保中心主任黄绍虎告诉记者,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南充市已完成了2014年退耕还林任务5.61万亩,退耕还林兑现补助2805万元;2015年退耕还林任务为1.08万亩,涉及西充县、南部县,正在有序推进之中,目前已完成还林任务6800亩。
退耕还林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是农民。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充分遵循了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尊重规律、因地制宜,严格范围、稳步推进,加强监管、确保质量等原则,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在工作推进中,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南充市的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地块比较分散等情况。”黄绍虎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及矛盾,顺利完成退耕还林任务,在市林业和国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省上同意,采取“可以先退耕再调整”的方式,将符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条件的地块一 一落实,尽可能做到相对集中连片。前一轮退耕还林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退耕还林83.86万亩,兑现现金补助21.1766亿元,到位种苗款1.54亿元。
“近年来,南充市大力发展速丰林、珍稀树木、特色经济林等林业特色产业。”尹德良告诉记者,南充市积极推进“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建成优质特色林业产业基地200万亩。全市已发展桂花、银杏、香樟、桢楠、红椿、红豆杉等珍贵树木产业基地24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的基地近100个,每个县均建立1个以上的核心示范基地。
在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的同时,南充市坚持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紧转5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伯同)4月8日,记者从南部县2016年残疾人工作会议上获悉,为不断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该县今年将大力实施8个涉残民生项目,确保全县4.6万名残疾人残有所业、困有所助、学有...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