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南充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在这岁末年初的丝丝寒意中,当记者走进顺庆区红花街社区、 高坪区浸水乡真武村、仪陇县安溪潮村等地,却处处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发展温度和火热势头。
民生无小事, 万事民为先。 回望2015年南充崛起危难的背后, 离不开民生工程的持续发力———扶贫解困、百姓安居等十项民生工程及改善全市农村通村公路600公里等20件民生大事,共完成投资140.6亿元。所有民生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不仅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也让南充的发展更有高度与温度, 更加立体而细腻。本报记者 卜兵 摄
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100多万人吃上放心水
高坪区浸水乡真武村村民明碧华拧开自来水开关,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明碧华高兴地说:“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真武村村委会主任周大富告诉记者,村里共有近200户、1000多人,已有120多户、700多人用上了自来水。这里的水还输送到毗邻的九里半村,解决了部分村民的饮水问题。浸水乡村民杜德玉说,有了水,村里规划了花卉种植带,种植了1000亩花卉,由于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老百姓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家庭一年的花卉收入达2万多元,农民通过种植花卉尝到了甜头。
2015年,这样的情景陆续出现在南充许多曾为水发愁的农民家中,而这背后,凝聚着南充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水利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投入建设中,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良好氛围。
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资金投入是关键。市水务局局长任爱民告诉记者,南充市多方努力,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落实到位,并及时足额落实地方投资配套资金,督促各级各相关部门规范使用管理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资金。此外,南充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构建多元化农村饮水安全投融资格局。
在创新建管体制方面,南充市本着管护资金、责任、人员“三落实”的原则,组建供水协会或推荐“井长”管理,对集中供水工程,实行协会或企业化管理,确保工程建得起、管得好。
针对安全饮水工作面宽量大、技术力量不足的实际,南充市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分赴各地进行技术指导。仅在南部县,就组织了多名经验丰富的找水专家,采取“联合会诊”的办法,帮助水源奇缺的升钟库区群众找水源,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下转2版)
新闻推荐
2016年南充春节文化活动精彩不断木偶杂技来“拜年” 欢欢喜喜过大年
(记者王萍实习生赵霜)昨(21)日,记者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2016年南充春节文化活动方案出炉。2月1日至22日期间,南充市文化大拜年、南充市舞龙比赛、“嘉陵春江闹元宵”文艺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将陆...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