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林均)11月16日,记者从南部县三清乡雨顺蚕业合作社获悉,在今年秋季和晚秋两季蚕茧饲养中,该合作社通过二次返利的形式,共向85户蚕农返利12867元。
“今年我家饲养了8张蚕,共卖了近1万元。其中,合作社发了200多元红包。”家住该乡庞家村的合作社社员敬勋明提到今年的养蚕收入就开心不已:“没想到卖茧能挣钱,还能得‘红包\’。”
“这是合作社今年第二次通过二次返利的方式向蚕农‘发红包\’,可以进一步提高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据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合作社共吸纳了三清、五灵、长坪3个乡镇103户蚕农入社。为让蚕农在发展蚕桑产业中增收,该合作社不仅对蚕农提供技术支持,还对蚕茧实施保护价收购,并从利润中拿出60%向蚕农进行二次返利。在今年秋季和晚秋两季蚕茧收购中,该合作社按照每公斤鲜茧返利1元的标准向85户蚕农返利12867元,这也是该合作社自今年春夏两季返利后,再次向蚕农发放“红包”。
据了解,三清乡在发展蚕桑产业过程中,以提升产业效益为着力点,通过转换政府扶持机制,变大包大揽为以奖代补;转换产业组织机制,变单腿走路为多业并举;转换产业规划机制,变“遍地开花”为专业养蚕;转换市场产品营销机制,变各自为政为股份合作,进一步激活了蚕农的积极性。据介绍,今年,该合作社共发种蚕纸800张,收购鲜茧28480公斤,收入达88万余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然距离南部县城西北方近90公里的神坝镇方山村,有一座距今151年历史的“文风塔”,因塔身用砖建造,故名神坝砖塔。该塔丰水期被升钟水淹没,枯水期又现其一柱擎天的景象,更为当地人所津...
南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南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