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贾春
高坪区的优质葡萄、顺庆区新复乡的黄金梨和搬罾镇的芽菜、南部县的脆香甜柚、西充县的航粒香米和香桃……这些在南充本地响当当的农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甚至成功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端市场,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特色。
注重品种引进特色产品撑起一片天
8月11日,记者在顺庆区新复乡回龙场村看到,种植户将一个个新鲜金黄的梨子从树上摘下,等待装箱运输。丰收的喜悦让种植户乐得合不拢嘴。这些黄金梨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更多的将运往成都、重庆等地销售。
“南充种植的优质黄金梨、五星枇杷、红心蜜柚等水果,虽然是从外地引入的品种,但如今已成为了南充知名品牌。”市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多年发展,很多特色水果成为了南充农产品的拳头产品。
在西充县观凤乡至青狮镇一线的村民,一说起农产品新品种航粒香米带来的富足,便高兴不已。“普通的大米市场价才几元一公斤,如今的航粒香米要卖几十元一公斤。”村民张国庆告诉记者,过去农村条件差,大米对村民来说,只是填饱肚子的寻常物,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餐馆酒店、都市人家青睐的绿色食品。
盯紧高端市场“墙内开花墙外香”
近年来,南充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特色农业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又去了哪儿?
“今年,西充县的充国香桃,至少有30%销往湖北、甘肃等地。”西充县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的有机柠檬,大部分是往北上广销售,进入大城市的超市。”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一柠檬园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从外地引入并大规模种植的农产品,在南充市传统农产品基础上,丰富了农产品品种,还促进了南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销售方面,种植企业的眼睛紧盯着“墙外”市场,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外地市场,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这也是南充优质农产品销售的重要特征。
走出去在市场中一较高下
从外地引入的农产品在南充种出“名堂”,最终成为南充的优质农产品,为何会出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一特有现象?
市农牧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村营销队伍缺乏,是制约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南充,作为引入特色农产品的企业或个人来说,要大规模种植这类农产品,首先要研究产品销售渠道,在掌握了畅通的销售渠道后,才能取得长久的经济效益,这是他们所具备的优势。
对于这类农产品销售市场在外地的这一特征,该负责人也对这类农产品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建议。他认为,让南充的农产品走出去,种植企业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种植园,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精品,才能在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竞争中占领高端市场。
新闻推荐
南部县蜀北街道新华路西段社区有一支老年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管理,深得居民好评义务巡查网吧“夕阳先锋”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本报记者陈冠霖在南部县蜀北街道新华路西段社区,活跃着一支老年志愿服务队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3岁、最大的74岁。他们积极参与巡查网吧、制止社区乱修乱建、环境卫生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事...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