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南充保险业为南充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全行业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就业、税收、资金等直接贡献,还在应对自然灾害、服务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南充保险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保费总收入由2010年的36.3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1.17亿元;保险密度由人均483元增加到人均674元,保险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行业税收贡献度稳步增加。 随着南充保险业快速发展,税收贡献不断加大。全行业上缴税金由2010年的0.97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2.52亿元,纳税额度年均增长31.9%,高于保费收入增速23个百分点。在编员工人均税收贡献能力不断加大,人均税收金额由2010年的6.41万元增加至2014年的11.32万元,人均增长了4.91万元。
——就业贡献力度不断加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80家保险市场主体,其中财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25家,代理公司35家;保险从业人员由2010年的3.6万人增加至5.2万人。保险业已成为促进社会就业与劳动保障的重要行业,在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功能逐年攀升。2010年至2014年,全市保险业共承担各类风险保障3.15万亿元,累计保险费收入218.7亿元,保险赔(给)付金额131.22亿元。保险赔款与给付的不断增长,对南充市各行各业、城乡居民经济补偿作用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安定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保险保障作用。
——农业风险保障程度大幅提升。南充市自2007年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实现了2007年开局良好、2008年攻坚克难、2009年逆势突破、近五年再上台阶,取得了“四个第一”的可喜成绩:农业保险承保数量、保费规模跃居全省市州第一,养殖业承保数量、保费规模连续排名全省第一,农村保险服务网络机构、从业人员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涉农保险服务领域、保费规模持续排名全省第一。
——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商业保险在服务构建多层次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身险保障度、商业养老险保障度以及健康险保障度明显提高。2014年,南充首次开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项目,为673万城乡居民提供重大疾病保险,为10余万人次支付大病保险赔款,补偿大病医疗费用逾亿元。保险业成为了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
财产保险篇
财产保险主要是针对投保人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近年来,南充财险市场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南充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日益扩大。自2010年以来,驻市各财险公司共开办各种财产保险业务险种230余个,累计实现保险费收入65.3亿元,累计承担财产保险风险保障14231.2亿元。
——承接风险责任,全力护航南充经济社会发展。从南充港码头到四川巴中至南充、西充至遂宁高速公路,从化工园区铁路运输专线到蓬安、仪陇嘉陵江大桥建设工程项目,再到西充县九龙潭水库枢纽工程……5年来,财险公司在认真履行财产保险赔款40.18亿元的同时,积极投身南充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了风险保障、经济补偿的保险功能。
——注重保险创新,精心助力南充经济转型升级。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到养老服务机构、校园方责任保险,从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险到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再到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财险公司先后开发了一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保险产品。在创新中着力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注风险管理,全力服务南充和谐社会建设。近几年,为扩大保险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大灾保险的需求,各财险企业不断强化大灾风险管理,对客户进行安全生产辅导,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防范和排除。通过使用预防基金,加大对企业防灾防损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客户对保险标的进行必要的防护与整改措施,开展安全生产业务咨询。同时,结合南充实际,搜集整理历年大灾发生的频率和损失数据,积极开发和完善大灾保险产品,全面参与平安南充、和谐南充建设。
——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参与南充公益事业发展。2010年至今,各财产保险企业充分利用地域分布广、服务网络全、人员车辆多、信息技术强等优势,主动参与大灾抢险救灾工作;广泛开展经常性对口帮扶活动,千方百计助力脱贫致富。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市财险业发放救济帮困资金、物资总价值达80余万元。
人寿保险篇
人寿保险的保险标的是人的身体和生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快速增加,尤其是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保险大门向世界打开,寿险营销和银行、邮政等兼业代理机制的引入和建立,人寿保险如雨后春笋般被催生。截止目前,全国共有国有控股、中外合资、国内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47家,南充寿险业达到25家。
5年来,为了适应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保险需求,配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驻市各寿险公司共开办各种人寿保险业务险种180余个,实现保险费收入从2010年的28.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4.3亿元,共承担了高达1.7万亿元的人身保险风险保障。
——履行保险职能。2010年—2014年,全市人寿保险公司共处理各种医疗、伤残、死亡赔付案5.1万件、养老金给付28.3万笔、教育金给付16.7万笔、满期给付56.2万笔,共给付各种人身保险金75.6亿元,对于稳定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勇担社会责任。2010年以来,各寿险公司共招录工作人员1200余人;1996年引入寿险营销机制以来,共招聘签约来自城乡的待业、失业、转业营销人员4.6万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相当一部分营销人员通过敬业精业、诚实劳动和艰苦付出,实现了家庭致富,为再创业淘到了第一桶金,为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平台。
自2010年以来,在享受国家长期寿险免税的前提下,各寿险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共交纳各种税金1.99亿元。参与地震、扶贫、支教、助学等捐款52.6万元、赠物价值8.6万元,援建希望小学2所,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南充、文明城市和法治南充建设。
民生保险篇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2012年8月24日,国家六部委联合发文《六部门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号),要求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2013年12月,南充市作为四川省确定的首批试点地市,率先开展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商业保险公司政府采购工作,全面启动大病保险承保理赔工作。2014-2015年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保人数675万人,预计累计赔付3亿余元,受益人数超过10万余人。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政府主导的惠民业务,是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的新兴险种。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效推动了医保、医疗、医药互联互动,提高了南充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质量。
——政策性农业保险。 南充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从2007年试点至今,已持续、健康、稳步发展8个年头,全市农业保险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保险品种由2007年的3个品种扩大为7+X个品种;参保农户由2007年的92.4万户次发展为591.3万户次,参保农户累计达到2410.6万户次,农户参保率达到85.6%;种植业承保面积由2007年的80.26万亩扩展为492.5万亩,水稻、玉米、油菜实现了100%承保,养殖业承保规模年均保持在230万头以上,森林保险承保面积由2010年试点的502.3万亩扩展到600万亩。截至2014年年末,承保种植业累计2295.1万亩,承保养殖业累计1867.9万头,承保森林保险累计1069.9万亩;年均提供风险保障由2007年的15.94亿元提升为55.24亿元,累计达到240.8亿元;累计农业保险赔付金额达到6.43亿元,获得赔款的农户累计达到99.03万户次;种植业保险和森林保险通过开展无赔款优待,累计向续保农户支付优待金5768.7万元,受益农户达到331万户次。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2008年,中国保监会根据《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文件精神,出台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保监发〔2008〕47号),明确在四川等九省启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南部县和营山县被列为全省首批试点县。5年来,这项业务在各级党委政府主导下全面铺开。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作为政府主导下的惠农业务,是小额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是社会保险的有效补充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依据保险经营原理,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人身保险保障的一种运行机制。基本特征是保费较低,保险金额较小,投保和理赔手续比较简便,较传统保险产品更适合中低收入阶层投保。
在着力于服务“三农”的同时,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若干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实施意见》,适应社会老龄化和社会各阶层在新形势下的保险新需求,各寿险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拓推出了老龄保险、关爱女性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业务。
新闻推荐
早上7时20分,他准时来到学校门口。抱过、背过多少学生到学校,他从来没细数过———交警老宋每天护佑孩子们安全过马路
●李果王林均56岁的宋仕荣是南部县交警大队一中队的一名普通交警。2014年4月起,只要是上学期间,每天上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南部四小大门口,指挥交通,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据了解,宋仕荣...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