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冠霖
在农村,树根随处可见,在常人的眼里,它可以用来生火取暖、烧柴做饭。然而,在南部县双峰乡曹家窝村村民曹启军的眼里,树根却是一件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也是他业余生活的快乐源泉。日前,记者见到了曹启军,了解到他与根雕结下的不解之缘。
业余时间痴迷根雕
11月22日晚8时许,夜色朦胧,双峰乡场镇上很难看到还在营业的店铺和过往的行人。记者来到曹启军在场镇上的摩托车店里,见到了他本人。此时,他正拉下店铺卷帘门,准备关门。随后,他骑上摩托车载着记者来到他家中。
在曹启军家中的一间小屋里,记者看到两件还未完成的根雕作品。“去年冬天,我去寨山村给别人修摩托,路过一农户家门口时发现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树兜,它奇怪的造型吸引了我,我花了200元从那位村民手中将其买下。这个树兜原本是那个村民准备当柴火烧掉的。”曹启军指着一个放在屋内的树兜说。记者看到,曹启军口中所说的是一个高约1米、树干直径约0.8米的树兜,它整体呈古铜色,交叉盘旋的树根围绕在树干周围,就像一只脑袋平平的章鱼。而在这个树兜的不远处,还放着一个体型略小的黄色树兜,其样貌也很奇特。“这个大树兜,我准备做成一张茶几。这个小树兜的模样像一只蝎子,是我在湖边捡来的。”曹启军一边拿着锉刀小心翼翼地在“蝎子”身上雕刻,一边告诉记者,他白天多数时间都在经营摩托车店的生意。晚上回家后,他都会来到这间屋对这些“宝贝”进行打磨。
“你早点睡觉,不要熬太晚。”曹启军的妻子罗晓群劝道,曹启军应了一声后,又专心地投入到根雕创作中。罗晓群说,丈夫不抽烟、不打牌,就只有根雕这个爱好,所以她全力支持。
记者注意到,曹启军不时更换着刀具,在“蝎子”身上进行雕刻,对雕刻后的地方用抹布擦拭掉木屑,再继续用锉刀进行打磨。在他身旁一个红色小铁盒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刀具、锤子和小铁片。“这些制作工具都是我自己收集的。”他说。
接近凌晨,曹启军才放下锉刀,回到房中休息。
12岁时与根雕结缘
第二天上午,曹启军告诉记者,12岁那年的一天,他在曹家窝村放牛的路上,发现了一个部分根部埋在土里的树兜,那个树兜有20多厘米高、10多厘米宽。“我很好奇,就把牛拴在一边,去刨那个树兜。刨出来后,我发现被埋的部分树根很长,整体模样就像一个大象的鼻子。”曹启军说,他当时就把那个树兜带回了家,并利用空余时间,用家中一块小锯子对树兜进行小心打磨。3个月后,他把那个树兜雕琢成了一个大象。“这是我的第一件作品,从那以后,我就时常收集一些树兜,每天抽时间雕刻。从12岁到16岁,我雕了老虎、凳子和拐杖。”他说。
后来,初中毕业的曹启军外出打工,也时常用业余时间进行根雕。“在重庆市荣昌县一个位于山上的工厂打工时,周围有很多树木,我也经常进行根雕。”曹启军说,20岁那年,他结束打工生涯回到家中,并很快有了家庭和孩子。成家后的他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有很多空余时间来创作根雕,但他依然会挤出时间来进行创作。
记者在曹启军店铺内看到,里面除了摩托车外,摆放最多的就是他的根雕作品。店门口摆放着根雕的木椅,店内悬挂着根雕的龙头拐杖,收银台上摆放着根雕的白鹤、老鹰等。而最让曹启军满意的作品是他在2006年和2008年雕刻的两只鸟,他还给两只鸟专门制作了一个底座,放在客厅里时常把玩。
“这两个树兜是我在村里发现的,其造型原本像鸟,所以雕起来也很容易,时间花费也少,仅用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两件作品我很满意,还在民间艺术节上参展过。”曹启军说,根雕虽然占去了他很多业余时间,但他可以在根雕的创作过程中享受到常人难以得到的快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伯同)“老师,谢谢您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11月27日,南部县第二小学学生徐唯瑶将画好的卡片送到老师手中,动情地说道。“我画的是给妈妈洗脚。”“我画的是爸爸妈妈在田间辛苦劳作...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