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5)日,在安县黄土镇方碑村3组村民陈兴胜和王玉清夫妇家那宽敞的新房中,这对夫妇对记者说,最近十年来,他们家三修新房、养鸭子,仅2011年纯收入就有7万多元。王玉清说:“我是从车祸中死里逃生的人,感谢党的好政策,才让我家重新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十年三修住房 日子越过越顺
今年38岁的王玉清,黝黑的右脸鼻梁边上还有几道深深的伤疤,她说,那是两年前的两死一伤车祸留给她这个唯一幸存者的纪念。她笑着说:“都说大难不死有后福,但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得有好政策,自身需坚强勤奋。”
王玉清娘家在南充市南部县南隆镇白羊村,1997年,她在江苏的纺织厂打工时,与来自安县黄土镇方碑村3组的打工仔陈兴胜相恋成婚。1998年,他俩生下儿子。2002年,王玉清带着儿子,回到陈兴胜老家方碑村3组,建起一套宽约60平方米的泥瓦平房。此后,王玉清带着儿子,在家里的几亩田地里刨食,陈兴胜在外打工,夫妻俩天各一方。
2007年,王玉清看到娘家所在地的城郊农村发展越来越快,想到自己结婚后,户口一直在老家农村,父母也只生育了两个女儿。于是,王玉清在陈兴胜的支持下,回到南部县娘家修起了二层楼房,每套有100平米。王玉清把修好的一套房子出租,每月能收入1700元的租金。王玉清还在老家的地毯厂找了份工作,陈兴胜则在外面搞装修,家里渐渐有了积蓄。
2008年“5·12”大地震中,王玉清夫妇在方碑村的泥瓦土房成了危房。2008年10月份,在新疆做装修的陈兴胜返乡,重新修起了一套100多平米的砖混房屋,白墙灰瓦,屋里电视、冰箱、沙发、衣柜等城里居民有的,他家也都添置了。
走出车祸阴影 投身产业发展
2010年3月15日,王玉清搭乘邻居的摩托车去北川新县城给绿化公司打工,遭遇重大交通事故。王玉清整个人从车上被甩了出去,侥幸捡回一条命。
车祸后,王玉清在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3个月后,转院到成都华西医院治疗,至今脸上还留有疤痕。
王玉清突遇车祸受伤后,丈夫陈兴胜回到方碑村里,精心照料妻子。此时的村里,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12”地震后,方碑村作为重灾区,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何志毅教授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实施“1+1”帮扶模式,帮助村民农房重建和生产发展,数量近200户。村里还在建设万亩连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种牛基地等。
陈兴胜积极争取,也得到了“1+1”帮扶。2010年11月,王玉清出院回家后,来不及继续休养病体,一头扎进家里新建的种鸭基地,和丈夫一道,饲养着1000多只樱桃谷鸭。
王玉清说:“养鸭子很辛苦,从小鸭到成鸭,光是预防针就要打19次,清早不到4点,就要起床捡鸭蛋,还要冲洗鸭圈,防疫卫生必须搞好。”今年夏天,这对夫妻又养了1000只小鸭,儿子在黄土镇中学读书,成绩不错。
房前屋后种花 不愧“最美乡村”
记者看到,陈兴胜夫妇的住房就建在安昌河边,风景不错,陈兴胜计划在自家的园子里开个农家乐。10年前,陈兴胜在房前屋后种下了许多桂花树,如今已是丹桂飘香了。
王玉清笑着说,“这十年,经历得太多了,变故也多,但依靠党的好政策,村里发展了,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灾后最美丽乡村\’第二名。我们的小家庭,通过坚强勤奋努力,有了自己的新住房,新的找钱产业,日子真是越过越好!”(本报记者田明霞实习生李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蔼岚实习生阙婷)9月8日,记者从东区获悉,近日东区出台《关于全面贯彻落实抓投资稳增长等“四个八条”措施的实施意见》,从强化项目支撑、建设千亿园区、扩大市场消费和加强政策对接等...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