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充 今日南部 今日营山 今日蓬安 今日仪陇 今日西充 今日阆中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今日阆中 > 正文

杨秀:空有一副好皮囊的蜀王(上)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0-05-18 02:09   https://www.yybnet.net/

奉友湘 李后强

杨秀应该是第一个由皇帝老爸正经八百加封的蜀王。前面的蜀王基本上都是自立自封的,或者是名非蜀王,而是实际上的蜀王。

如果在现代人眼里,杨秀一如其名,是典型的“高贵帅”:他长得高大魁伟,贵为皇子蜀王,容貌帅气瑰玮。不仅如此,他还武艺高强,英勇无敌。作为一个男人,他无疑是极品。然而,他却空有一副好皮囊,将大好时光放浪在奢靡生活上,把聪明智慧误用于机巧玩乐上,把政治资源滥用在僭越规制上。最终引得父皇遗弃,皇兄迫害,刀斧加身,一辈子一事无成。

“小学生”杨秀

杨秀生于573年,他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第四个儿子,隋炀帝杨广是他同母所生的二哥。581年,杨坚效仿前朝故事,强迫北周恭帝“禅位”,建立起自己的隋朝。老子称皇,儿子称王。他的大哥杨勇被立为太子,二哥杨广封为晋王,三哥杨俊封为秦王,杨秀本人封为越王,五弟杨谅封汉王。这五兄弟均为一母所生。

隋文帝杨坚对益州非常重视,生怕平定蜀乱的益州总管梁睿在蜀中坐大,于是将其调回朝中赋闲。随后,杨坚接受大臣于宣敏用藩王治蜀的建议,决定派第四子杨秀镇蜀。于是改封年仅8岁的杨秀为蜀王,任柱国、益州刺史、益州总管,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一个8岁的娃娃,头上顶这么多官帽,咋个承受得起嘛!杨坚自有办法,于是他任命以刚直著称的宗正少卿杨异为益州总管长史,而且大加赏赐,赐钱二十万,缣三百匹,马五十匹。582年,杨秀以本官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管辖今川、云、贵、藏地区事务。而杨异也升任西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把话说白了,实际上益州的军政大事就是杨异作主,杨秀不过是在旁边观摩的小学生。

不管是观摩也好,还是学习也好,小蜀王杨秀吃着成都的米,喝着锦江的水,在天府之国一天天长大,出落成一位英俊潇洒的青年蜀王。杨异辅佐杨秀数年,蜀中平安无事。大概因为治蜀有功,杨异之后升任宗正卿、刑部尚书,又出为吴州总管,独当一面,成为当世能臣,名扬国中。当时晋王杨广镇守扬州,文帝诏令杨异每年要与杨广会面一次,评论杨广理政的得失,提出建议意见。可见杨异在隋文帝心目中的地位。

592年,杨秀曾奉诏回朝,短暂离开蜀中。但不久文帝又加任杨秀为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再次出镇蜀地。这回文帝又派名气更大的元岩为益州长史,辅佐杨秀。因为此时的杨秀已经不是孩子,他有了自己的主见,需要更强势的幕僚加以制约。元岩,字君山,是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但重视的是书中的大义,不研究章节句读。他以刚正耿直有度量而著称,重名节,交名友。隋文帝即位后,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食邑二千户。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而且元岩威严稳重,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谈。关键是他心中无私,进谏、议政毫无顾忌,连文帝和三公九卿都敬畏他几分。因此,由忠诚朝廷,才能优秀,而又有极高威望的元岩辅佐杨秀,无疑是最佳选择。临行前,文帝特别召见了元岩,对他说:“您是作宰相的大材,现在受点委屈辅佐我的儿子,这就如同曹参辅助齐王一样。”作为国家的兵部尚书,食邑二千户的郡公,当一个益州总管的长史,确实够委屈了。但这个长史不是一般的幕僚,他是来监督、教导杨秀这个蜀王的,这样说来,地位应该很高了。

元岩死后的窃喜

元岩没有辜负隋文帝的期望。他到任以后,对蜀王杨秀严加监管,因为他有文帝授予的“尚方宝剑”。杨秀这人想法很奇特,甚至有些怪异。比如他想任用捕获的僚人做宦官;还想将活着的死囚剖腹,取出其苦胆作药。这些指示下达到元岩那里,元岩首先是决不执行;然后直接闯入蜀王宫厉言进谏。看到元岩严肃正直的神态,骄纵的蜀王杨秀也只好认错悔改,并且立下保证,不再重犯。杨秀并不傻,他知道元岩是来干啥子的,他也知道连皇帝老子都要让元岩几分。后来杨秀也就慢慢习惯于元岩的严厉,做事也比较循规蹈矩。当然,元岩的威严来自于他自身的大公无私,清正廉明,才能出众。不仅如此,元岩尤其执法严明,绝不徇私枉法。益州的各种案子,凡是经元岩审理过的,无论原告、被告,无不心服口服。甚至连那些被判罪的人都佩服他的公正,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无一丝冤枉,我们还有什么怨恨的呢?”元岩在益州仅一年多,天府之国就呈现大治景象。文帝感到非常欣慰,给予元岩丰厚的赏赐。然而,好人命不长,开皇十三年(593年),元岩一病不起,在成都去世。益州百姓听到元岩病逝的消息,纷纷洒泪祭奠,思念他为蜀中民众做的好事。文帝也深深为之惋惜,悼念不已。

不过,元岩之死有一个人却暗暗高兴。此人就是蜀王杨秀。元岩不在了,蜀中再没人敢管他,能管他,他可以为所欲为,就是把成都的天捅破也没人能把他怎样。首先他要做的,就是以前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他带着他漂亮的王妃一起出外打猎,但他猎获的不是野兽,而是山里的僚人,用他们充当宦官。

杨秀还命人私下里制作浑天仪,以供自己观察天象。浑天仪是浑象和浑仪的总称。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天球仪。浑仪是一种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用以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浑仪由早期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浑仪发明者是我国西汉时阆中的落下闳,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对浑仪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杨秀当时二十来岁,好奇心强,让人制作浑天仪,观察天象,这不是爱好科学吗,这应该受到鼓励呀!他的这种行为要是放到今天,人们一定会这样认为。然而,这在当时却成了一种对皇帝大不敬的僭越行为。因为浑天仪可不是谁都能拥有,谁都可以玩儿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皇帝才能拥有,杨秀分明把自己当皇帝了,这还了得么?

走上仪仗的邪路

不仅如此,杨秀还命人制造了指南车、记里鼓车。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有一种说法是它由黄帝发明,并在与蚩尤的大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任用。指南车是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中国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构造与指南车相似,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下层木人打鼓,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据说此车发明于汉代或汉代以前。

看来,这两种车在当时都很有科技含量,而且很具有实用价值。那么,杨秀命人造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又惹了什么麻烦呢?

原来,这两种车可不仅仅是实用,它们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古代天子出巡时的仪仗车辆。指南车理所当然排在仪仗车队的第一位,因为它要指示方向;记里鼓车则排在指南车之后;接下来还有白鹭车、鸾旗车、耕根车、四望车、羊车、画轮车、鼓吹车、象车、豹尾车等各种仪仗车。

这下明白了吧,杨秀玩儿这两种车可不仅仅是爱好科技,分明是要跟皇帝老爷子一样摆排场。这种僭越行为当然是大逆不道。

说来也奇怪,隋文帝对这个第四子杨秀似乎深有成见,至少说不上喜欢。人家在他面前说杨秀的好话他不一定相信,但如果有人在他面前说杨秀的坏话,他一定坚信不疑。杨秀为人胆气豪壮,武艺高强,又长得容貌雄伟,还有一把美须长髯,朝廷百官对他都非常敬畏。按理说,隋文帝应该对他喜爱有加才对。然而,杨坚却常对皇后独孤伽罗说:“杨秀一定不会善终。我活着时候,应当不用担心;我死以后,他的哥哥治国,杨秀必定造反!”也许正是文帝对杨秀有一种偏激的看法,才一步步逼得杨秀走上邪路,走上绝路。

新闻推荐

不断优化税务服务 为纳税人解难题办实事

本报讯(记者徐嗣千)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阆中市税务局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每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找痛点、解难题,切实提高...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什么是脑肿瘤2020-05-12 05:38
小海椒 大产业2020-05-13 09:35
评论:(杨秀:空有一副好皮囊的蜀王(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