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充 今日南部 今日营山 今日蓬安 今日仪陇 今日西充 今日阆中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今日阆中 > 正文

卢兴琼:巧手织出东方软浮雕一平方米打一百万个结

来源:南充日报 2020-05-12 04:4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杨晓江 文/图

丝毯编织技艺是阆中市辖区内百姓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长期以来,阆中众多的家庭都以编织、销售丝毯为主要职业,是家庭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在阆中,人们习惯把丝毯称为“手工打结丝毯”。

2014 年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卢兴琼是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与丝毯打交道40多年,她领衔编织了 《秋天 》 《唐三彩 》《天堂眼》 等精品丝毯,赞誉无数。在她的倡议下,阆中市丝毯织造技艺传习展示中心正在建设中,将于8月对外开放,届时更多的人将会了解到阆中这门古老的丝毯技艺。

1 顶班上岗 与丝毯结下一生的缘分

4月27日,记者在阆中市四川银河地毯有限公司的办公室见到卢兴琼,虽已从银河地毯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但是公司的不少事务卢兴琼还是要亲自过问,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现在把公司事务交给年轻人打理,但还是有很多事落在我头上,这是一个过程,今后我主要负责技艺的传承。”卢兴琼说。处理完手头的各项事务,卢兴琼终于可以坐下来,向记者讲述与手工打结丝毯结缘40多年的点滴故事。

卢兴琼,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祖辈都从事地毯编织工作,小时候她常常看到外婆在一根根白色的丝线前打结缠绕,小刀切线,编织出一幅幅精美的丝毯,而她还帮忙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从小耳濡目染,对手工打结丝毯有着最原始的记忆。”卢兴琼说。

1976年,卢兴琼顶替父亲的班,进入阆中县制线合作社。1977年,制线合作社面临发展、产品更新的重大机遇,改名为阆中县丝毯厂。1977年4月,受县二轻局委派,卢兴琼担任组长带上几名工作骨干,先后去湖北、河南等地学习绘图、设计、染色、制造、剪花等地毯编织技艺。

“当时,我才21岁,是外出学习人员中最年轻的。”卢兴琼说,这次学习机会是自己人生的一大转折,对传统丝毯编织技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无论是原料的选择、配置、还是工艺的讲究,这都是一门新课程。

学成归来后,卢兴琼和第一批外出学员,成为厂里面最早的技术工人,承担着传、帮、带的重任。1979年,阆中县丝毯厂转变为阆中县丝毯总厂,开始规模化发展,逐渐走上一段发展黄金期。

在过去,丝毯编织都是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各作坊都采用相同的技艺和工艺流程,但各家的图案和色彩是传家之宝。有的作坊擅织花卉,有的钟情于山水,各作坊谨守自家传统图案,遵循互不盗图的行规,以父传子,母传女,人走图留的传统模式进行传承。

卢兴琼介绍,阆中成立丝毯厂后,聘请民间老艺人开展传承授徒活动,改变了数百年不变的传承模式,让更多的人进入丝毯编织行业。同时,通过不断走出去、请进来,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不断发展,颜色雅致、层次分明、图案丰富的阆中丝毯逐渐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2 企业掌舵人 推动丝毯走向国际市场

1983年,卢兴琼成为阆中县丝毯总厂副厂长。她上任伊始,就将培训人才作为重点。她认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一项奠基性工程。在她手把手指导下,企业先后招收的近90名职工,后来全部成为技术骨干。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全国地毯行业都十分红火。面对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卢兴琼提出在农村建立地毯编织加工点。当时,文成、江南、沙溪等周边乡镇100多个加工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大批编织的能工巧匠应运而生。1993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万人大厂无“围墙”》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1993年,阆中县丝毯总厂转变为四川银河地毯股份制有限公司。此时,卢兴琼已是企业的“掌舵人”。经过10余年时间的发展,地毯产量逐年提高,1979年产600平方米地毯,1988年产5.8万平方米地毯,而到1992年时,年产地毯已近10万平方米。而传统的120道手工打结地毯,早已发展到350道手工打结密度。“所谓的道,就是一英尺的长度下,拥有经线的根数。”卢兴琼解释,道数越多,图案更加细腻逼真,地毯的质量越高,而技术要求难度更大。

卢兴琼介绍,阆中丝毯的工序异常繁复,最大的特点是高密度的手工打结,毯背每米丝线的道数可以达到一千多根,一平方英尺就要打90000个结,一平方米要打100万个结。这些经纬线打结缠绕全由手工完成,根据织成的图案,以开、片、剪、投等不同技法进行修饰,图案就可以呈现出浮雕的质感。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卢兴琼每年都要出国进行市场调查,与商家广泛接触,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想让本地地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就要跟上市场变化的行情,努力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主动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卢兴琼说道。

近年来,阆中丝毯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奖”“全国手工丝毯质量评比第一名”“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手工打结丝毯以优美的图案设计、精湛的编织技艺,被国外专家誉为“东方软浮雕”,而片剪技工,则被赞为“片剪皇后”,产品畅销日本、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其技艺水平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3 建传习基地 保留民族文化原生状态

4月27日,银河地毯公司的手工打结地毯编织展室,垂挂在机架上的丝线如同白色的瀑布,工人坐在长条木凳上,对照图案将不同颜色的丝线穿过经线,再将丝线往外用力一拉,丝线就在经线上打了一个紧实的结,卢兴琼介绍,这就叫“栓穗”。

“编织一条丝毯要二十多道工序,‘栓穗’后,还要经过‘过纬’‘砍头’等。”卢兴琼说,丝毯编织完成后,再用剪刀将丝毯的图案勾勒出来,这样丝毯图案才有立体感,然后再对丝毯进行修边、错漏修补。

“手工丝毯编织技艺纷繁复杂,即使一个成熟的工人,一年也只能编织两平方米左右。”卢兴琼说,丝毯编织过程枯燥乏味,只有真正喜欢编织技艺的人才能坚守下来,而这也是眼下传承的困难所在。

为了将丝毯编织工艺传承下去,银河地毯公司修建了近800平方米的传习所和展示厅,回聘老技工、老专家,面向社会招收50名年轻学员,有计划有组织长期开展传承授徒活动。2017年底,银河地毯公司修建了“中国丝毯文化创意产业园”,设置阆中市丝毯织造技艺传习展示中心,用于“阆中丝毯织造技艺”项目的保护、传承、研习和展示传播。

目前,中国丝毯文化创意产业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即将进行装饰布展,预计今年8月份将对外开放。

“手工打结丝毯包含了难以言表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卢兴琼表示,手工技艺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传承和发扬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是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新闻推荐

健康出游 防控优先

5月3日,记者在阆中古城景区看到,景区的五个主要入口均设置有监测点,进入古城的游客都需要出示健康码、佩戴口罩、测量体...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卢兴琼:巧手织出东方软浮雕一平方米打一百万个结)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