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晚报记者 邓坦妮/文
乐校臣/图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千 百 年 来 深 受 人 们 喜 爱 。2006年, 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北剪纸则是代表南充历史文化底蕴的四大民间艺术之一。
12月15日、16日,南晚小记者训练营特别邀请到全国消防宣传公益使者、嘉陵区公安分局协警、民间剪纸达人杜华江老师,为上百名小记者传授剪纸技艺。
追根溯源 了解剪纸历史
15日、16日上午9时30分, 小记者来到嘉陵区公安分局。前往7楼会议室的途中, 只见楼道的宣传栏中张贴了很多内容丰富、 构图新颖的剪纸作品。记者询问得知,这些剪纸作品均出自嘉陵区公安分局协警杜华江之手。
“小记者,你们知道剪纸作品是怎样完成的吗?” 杜老师开门见山。 许多小记者争前恐后地回答:“就是用剪刀剪的呀”“过年超市也有卖的”……“剪刀是剪纸作品最常用的工具,另外还有刻刀、木板等。其实, 剪纸不仅是我国流传极广的传统民间工艺,被老百姓用作窗花、鞋花、枕头花、书签等,而且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 中国剪纸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杜老师介绍说。
为了让小记者了解川北剪纸的渊源,杜老师进一步讲解:“明末清初,王文坤的祖辈把北方剪纸带到阆中,被称为北派; 南部县石龙乡的李文仲剪纸被称为南派。后来,两派技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北剪纸,既融合了北方剪纸的粗犷豪迈、简洁大方, 又彰显出南方剪纸的细腻生动、玲珑剔透,充满浓郁的川北乡土气息。”
“哇,原来剪纸还藏着这么多知识。”小记者一边听杜老师的讲解,一边认真记笔记,被剪纸作品里蕴含的历史文化所折服。
学习基本功 动手体验剪纸
杜老师拿出几幅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向小记者展示。他的作品新颖美观,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剪纸,通过探索运用“立体剪纸”、“阴阳剪纸”等剪纸手法,剪裁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如同照片一般美丽的画面。
为了让小记者迅速领会每幅作品的裁剪手法,杜老师一边介绍作品的风格, 一边讲解其裁剪构图的方法和步骤。“其实,剪纸并不难,一幅简单的作品只需一把剪刀、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完成。不过,大家一定要注意剪刀的使用安全哟。”杜老师提醒说。
随后,杜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彩色纸和一把小剪刀,只见剪刀在他手中迅速“游走飞跃”。很快,4个手牵手的小娃娃就制作完成了。小记者禁不住发出“哇”的赞叹声。“下面,我们来学习剪一些简单的窗花。” 杜老师让小记者拿出纸和剪刀,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引导他们进行剪纸创作。
争相学习 小记者剪出好作品
首先, 杜老师让小记者们将纸张进行对折,在纸上画几根线条,然后沿着这些线条进行剪裁。 不一会儿, 四颗镂空连接的爱心图样便跃然纸上。 很多小记者因为画线时没注意方向,部分地方被剪断了,纷纷跑到老师面前请教。
“不要着急,一个一个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仅小记者,不少同行的家长也加入到剪纸的队伍中,和小记者一起学习、一起提问。
在杜老师的指导下, 不少小记者不仅完成了基础图案的裁剪,还举一反三地创作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剪纸,比如枪、圣诞树、窗花等。
杜老师说:“其实,大多数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技艺非常感兴趣,每次举办讲座都座无虚席。” 看到小记者沉浸在剪纸的快乐中, 他感到特别欣慰,他希望剪纸艺术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实践活动结束后, 不少小记者表示, 通过杜华江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学习了剪纸的初级剪法、基本手势的运用,并喜欢上了剪纸艺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奎)转眼之前,周末又到来了。12月13日,市气象部门发布天气预报称,随着正式入冬,这个周末,南充最低气温将降到1℃,不...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