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谯灵敏
南充是一座水的城市,人们依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美丽的嘉陵江蜿蜒曲折,在南充留下了最美的身段。
做足“水文章”是南充做好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宣传、发展城市旅游最大的依仗。
10月15日至18日,大型纪录片《嘉陵江》文化旅游考察团走进南充,对嘉陵江(南充段)的重要旅游资源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考察团一路走、一路看,在感受嘉陵江柔美风光的同时,也为南充如何做好“水文章”,融入“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言献策。
A 探访嘉陵江 携手实现绿色发展
嘉陵江经广元流入南充,在南充境内蜿蜒曲折298公里,滋养出南充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
10月15日晚,考察团一行到达南充,在阆中南津关古镇,观看了大型移动实景演出。
在古色古香、灯火通明的古镇,以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三国文化等编排的节目轮番上演,赢得了考察团专家的交口称赞。
“一步一景一歌舞,这样的表演形式在嘉陵江流域属首例!”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著名学者、教授武弘麟告诉记者,将当地文化,以移动实景演出的形式呈现出来,很有南充特色。
接着,考察团沿江前行,依次考察了阆中、南部、仪陇、蓬安、高坪、顺庆、嘉陵嘉陵江南充段的7个县(市、区),游览了阆中古城、八尔湖风景区、朱德故里、百牛渡江、嘉陵江夜游、西山万卷楼景区、高坪六合丝博园等10多处富有特色的景点。
据了解,本次考察团由30多名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共同组成,旨在携手嘉陵江流域的4省市30多个市区县联动发展,助推沿江地区携手实现绿色发展。
“考察结束后,将拍摄10集超高清纪录片,30-50集微纪录短片,以及一部3D纪录电影,以立体的构架,全景展示嘉陵江。”大型纪录片《嘉陵江》总策划、总导演杨书华说,在创作《嘉陵江》纪录片的同时,还将开展一系列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跨媒体行动”,助推“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带”和“嘉陵江绿色经济走廊”的形成,并接轨“一带一路”,融入“长江经济带”。同时,还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选出嘉陵江“十大自然景观”、“十大历史景观”、“十大人文景观”、“十大最美乡村”、“十大特色美食”、“十大旅游特产”等旅游产品。
B 南充探索 打造嘉陵江旅游带
17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蓬安,并观看了百牛渡江表演。
牛圈的栅栏一打开,等候多时的牛儿在头牛的带领下,冲出栅栏,奔腾入水。江中的牛儿排成长阵,游向对岸,壮观的景象让岸边的考察团一行激动不已。
“百牛渡江是嘉陵江罕见的生态奇观。”讲解员向考察团一行介绍,蓬安县利用这一独特的生态奇观,于每年4月底举办放牛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游客。
当天晚上,考察团一行来到顺庆区,体验嘉陵江夜游。游轮自嘉州丽港驶出,考察团一行惬意地俯靠在船头,感受着嘉陵江上的徐徐江风和绚烂的两岸夜景。夜游线路以观赏灯光秀为主要看点,游览线路由下游华兴寺大桥至上游小龙门航电枢纽,沿途共26个景点。游程长约13公里,用时约80分钟。
做好做足“水文章”,对于南充来说,既是提高旅游品质的手段,又是改善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近年来,南充在做“水文章”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除百牛渡江、嘉陵江夜游外,升钟湖国际钓鱼节已连续举办十届,“印象嘉陵江”上中坝湿地公园轮廓初现……南充正着力构建集文化、艺术、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嘉陵江沿江生态休闲旅游带。
记者从南充市旅游局了解到,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79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8.7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4746.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2.15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一方阵”。旅游业已成为南充的支柱产业之一。
水,对南充来说,是关键点,是精彩点,也是增长点。
■记者手记
守望嘉陵江 不负嘉陵江
4天时间,记者跟随考察团一边走一边看、 一边听一边思, 深刻感受嘉陵江赐予南充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南部, 是一座生态亲水之城,这里水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水域面积达26万亩,嘉陵江流经78公里,升钟湖、红岩子湖、八尔湖、盘龙湖、观音湖星罗棋布, 成就了南部县“一江五湖”厚重鲜明的亲水格局。
在南部县的考察结束后, 专家们及时给出了适合于南部未来发展的建议。
《嘉陵江》考察团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著名学者、教授武弘麟认为,南部县资源丰厚, 可以重点打造农家乐, 做成嘉陵江旅游重要节点,做成农家乐标杆。
蓬安是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 奔涌不息的嘉陵江蜿蜒蓬安89公里,孕育了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保存有文庙、玉环书院、相如故宅等古建筑群和抚琴台、洗笔池、古城墙等遗迹遗址,相如故城也在建设中。
参观完建设中的相如古城,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纪玉祥说, 相如故城不能光有建筑,可以搞“中国赋大赛”,让蓬安名扬四海;另外,相如的爱情故事, 是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 应该编台戏来演出,把游客留下来。
……
水,对南充来说,是关键点,是精彩点,也是增长点。做好做足“水文章”,对于南充旅游来说, 既是提高旅游品质的手段,又是改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所以,南充应充分抓住嘉陵江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守望嘉陵江,不负嘉陵江。
■相关新闻
专家建言南充如何做好
嘉陵江丰富的沿江旅游资源为南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基础,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存在开发力度不够,很多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各个景点串联不好,市场影响力不够……
18日,在考察完南充的旅游景点后,专家们纷纷针对南充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
1 杨书华(大型纪录片《嘉陵江》总策划、总导演):
旅游资源多样,应做足“水文章”
南充是嘉陵江中段流经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城市,通过这次考察,我发现了南充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应做足‘水文章’,在嘉陵江文化旅游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2 陈加林(四川省旅游学会会长):
南充各县区应凸显差异化
南充旅游应精细、精准的呈现出7个县(市、区)的差异化、个性化。南充位于嘉陵江中段,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这次《嘉陵江》跨媒体行动对南充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涉及的7个县(市、区)应好好思考,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精品,同时体现出差异化、个性化。如古城阆中、亲水南部、浪漫蓬安、朱德故里仪陇、三国文化顺庆、丝绸文化高坪都能很好地体现各地特色。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嘉陵命名的区,嘉陵区则可以打嘉陵这张牌,更贴近嘉陵江流域文旅资源综合开发这一主题,本身就是一大亮点。
总之,在提炼的过程中要注意四个字“精细、精准”,“精细”是指要经得起时间考验,“精准”是要靠谱、要考证。
3 王军(原国家旅游局纪检组长):
制定个性化的旅游规划
酒香也怕巷子深,南充要创新性地做好本地旅游资源宣传。通过几天的考察,我被南充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所吸引,南充要抓住这次机遇,利用好这次的平台,把南充的特色展现给全国、全世界。一方面,南充要利用《嘉陵江》纪录片拍摄的机遇,积极与摄制组对接,更好地将自己的旅游产品呈现在纪录片中。
另一方面,在旅游产品的推介上,要摒弃传统的、泛泛而谈的推广,为游客制定个性化、具体化的线路规划,让游客来到南充,吃、住、游、购、娱都能一目了然。
4 杨春光(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会长):
将嘉陵江人文景观串联起来
南充要将嘉陵江(南充段)人文景观串联起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嘉陵江流经南充7个县(市、区),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出了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等。同时,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颇具盛名,但这些人文景观都是各自零散的存在,南充要统筹规划,将这些人文景观有机串联起来,让它成为南充的一大亮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汤鹏飞10月21日上午,2018阆中古城国际马拉松举行。本次比赛设男、女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男、女半程马拉松...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