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学员体验“皮影迪斯科”。
图②:外国友人了解皮影制作工艺。
●王波 杨膳宁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在1082个新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王访的名字赫然在列。自此,蜚声海内外的“川北王皮影”有了王彪、王访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其实,除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外,王彪、王访兄弟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学老师。从非遗传承人到大学老师,兄弟俩独特的经历也彰显了川北王皮影的传承之变。
A 走进大学校园 非遗传承人当老师
每周三,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都会开设一堂别开生面的皮影课,数十名爱好皮影的学生聚在一起,画肖像、剪小样,学习皮影的造型设计等知识。
将皮影课程引入盐道街小学的是王浩斐。2009年赴阆中古城写生时,王浩斐观看并体验了川北王皮影的表演,从此便深深迷上了皮影戏。
上大学时,得知学校西南民族大学有皮影协会的消息后,王浩斐毫不犹豫加入其中,致力于皮影艺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校学习期间,他有幸结识了业内大咖———王彪和王访兄弟俩。
据悉,为保护、传承皮影艺术,早在2010年,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便成立了皮影课题组,并向川北王皮影第七代传承人王彪和弟弟王访发了聘书,聘请兄弟俩为特聘指导老师。
“两位老师经常来学校授课,向我们讲授皮影表演、制作等方面的知识。”王浩斐介绍,得益于非遗传承人的亲临指导,他的皮影制作和表演技艺有了大幅度提升。
B 入选国家级项目 “皮影工艺·创作”培养工程开班
在大学授课的同时,王彪、王访兄弟俩尝试将课堂搬到阆中,搬进川北王皮影艺术团。
2016年,由西南民族大学申办的国家艺术基金“皮影工艺·创作”培养工程项目,经过层层审核正式敲定,并受到国家艺术基金全额资助。一个国家级项目为何会青睐川北王皮影?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专家、项目负责人刘葵教授给出了答案。“川北王皮影剧目结构非常完整,皮影人物造型优美,工艺水平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据刘葵教授介绍,在先后考察了巴中皮影、绵竹皮影和川东皮影等多个四川皮影种类的基础上,几经对比,最终决定将川北王皮影设定为课程内容。
项目招收学员的消息在网络平台上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皮影爱好者踊跃报名,王浩斐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去年3月,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皮影工艺·创作”培养工程项目首期培训班在川北王皮影艺术团阆中驻地正式开班。王浩斐和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的19名学员一道,在一个月时间里,系统学习了川北王皮影的造型设计及雕刻工艺。
C 从社会吸收新鲜血液 将面向全国招收学员
这一次的学习经历对王浩斐来说,可谓是影响颇大。从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在成都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皮影培训、教学及创新研究。截至目前,王浩斐的工作室相继与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天府七中、成都市第十七中学初中部达成合作协议,参加培训的皮影爱好者近千人。
王浩斐的经历恰恰是川北王皮影传承思路转变的一个缩影。据悉,近年来,在加强对亲属学员培养的同时,王彪、王访兄弟俩从未打消从社会吸收新鲜血液的念头,他们将目光瞄准了高校。
经过对接,川北王皮影艺术团先后与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省内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研究、收集整理,以及传承保护等工作。
每年暑期,四川大学文化行者阆苑春影团队都会来到阆中古城,开展“川北王皮影技艺传承发展与儿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计划”实践活动。大学生同当地数十名中高年级学生一道,学习交流皮影技艺及其文化,并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途径,向公众宣传和推广川北王皮影,提升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非遗走进校园,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和喜爱上了川北王皮影,这也让王彪、王访兄弟俩尝到了甜头。如今,对于川北王皮影的传承和推广,王彪又有了新的想法:“目前,我们只是对省内高校敞开大门,今后将逐步扩展到全国范围内的高校。”
据王彪介绍,今年10月,川北王皮影艺术团将面向全国的大学和中小学校招收学员,通过举办内部演职人员培训等方式,从中发现和培养传承人,为皮影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钧特约通讯员张晓东莫子君)笔者5月14日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阆中市支行获悉,该行加大项目营销力度、推动项目落地投...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