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12月13日下午至14日上午,“2017全国主流网络媒体南充行” 采访团的50余名记者走进阆中,对古城旅游、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等进行了专题采访。
亲身体验 感受古城之美
“经常在央视上看到阆中的广告片,今天终于有机会近距离体验古城之美了。”13日下午,从踏上古城土地的那一刻开始,金羊网记者易扬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当天,易扬和其他网络媒体记者一道,登临锦屏山,古城全貌尽收眼底。只见嘉陵江水三面环绕,青青群山四面合围,山川形胜,风光秀美,诗圣杜甫“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咏叹仿佛仍在耳边回响。
“阆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距今约5000年的灵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汉桓侯祠、清代贡院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听着导游的介绍,记者们漫步古城小巷,只见亭台楼阁、民居院落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的古院里,匾额、楹联、雕花一应俱全,游人徜徉其间,尽情体验古城百姓生活。“感觉阆中是一座有魔力的古城,是真正的旅游胜地,此行让我流连忘返。”易扬说。
来自广西新闻网的记者宋瑶同样是第一次来到阆中古城,游览了张飞庙、贡院等知名景点,欣赏了张飞巡城、科举考试等民俗表演,聆听了关于景区景点的一个个人文典故后,别样的情愫涌上心头。“每处景点、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都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值得细细品味、用心感悟。”宋瑶对记者说。
入夜,南津关里灯火璀璨,大型民俗文化移动实景演出《阆苑仙境》赢得媒体记者们阵阵掌声,不少记者还进行现场直播。
“到阆中古城,我们一边用眼欣赏着‘阆州城南天下稀\’的美景,一边用心触摸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暖。”面对古城文化的厚重多元,不少媒体记者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直抒胸臆。
触摸历史 探访名人文化传承
位于阆中市锦屏山风景区里的观星楼,是纪念以西汉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为代表的古阆中籍天文学家而建。13日下午,采访团一行刚走近观星楼,就被这气势恢弘的楼宇吸引住了,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拍照。中新网的记者更是运用无人机对其进行了航拍。
“春节的由来,就源于阆中人落下闳制定的中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该历法确立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孕育了绵延千年的华夏春节文明,在传承春节和保护春节文化资源上具有标本意义。2010年,阆中被中国民协确定为春节文化发源地,落下闳也因此被称为‘春节老人\’。”听着讲解,采访团的记者们在4名“春节老人”的陪同下,走进位于春节文化主题公园里的祈福殿展厅进行参观。该展厅一楼以阆中独特春节民俗文化为轴心,中间部分特别展示了门神、龙灯、銮驾等阆中特色年文化形象。展厅二楼则以世界级杰出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的生平成就为脉络,分立定太初、浑天始祖、天数在蜀、益民创举、春节老人、落下闳星运行图六部分进行布展。
据悉,汉武帝元封七年,落下闳由同乡阆中人谯隆和司马迁推荐,应诏以待诏太史身份入长安,参加历法改革,承担了治历中的推算工程,创制了中外闻名的浑天仪,奠定了浑天说的科学基础。
鉴于其在天文历算方面的突出贡献,2004年9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
今年,四川省启动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阆中落下闳作为唯一一位天文学家成功入选四川首批历史名人。目前,阆中正积极响应四川省、南充市号召,扎实推进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沿着历史脉络一路行来,聆听着落下闳的生平、事迹,感叹着古人的智慧与伟大,以落下闳为代表的阆中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让采访团记者们折服。
“古人真了不起,阆中的古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四川新闻网记者陈荞对阆中独特的古文化情有独钟,更为古城灿烂的历史人文惊叹不已。
新闻推荐
12月15日,南充市政府组织的阆中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变电站选址评审会宣布,经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专家评审组缜密评审和南充、阆中两级政府相关部门认可,从多角度综合考虑三个选点的地理位置、线路...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