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晚报记者 张维
阆中市飞凤镇瓦店村是一个以粮食为主导的传统村落,也是劳务输出重点村,10多年来,村民纷纷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导致田地一度撂荒严重。
破解土地撂荒难题必须狠下功夫。从2015年起,飞凤镇在瓦店村试点实行“托管互换”模式,不仅为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探索出了新路径,也让复耕田地成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夫妻盘活撂荒地 昔日贫困户成致富能手
55岁的莫春富和妻子杨业珍是瓦店村4组村民,一辈子以种庄稼为生的他们是村里的贫困户,女儿因病无法干重活,莫春富和杨业珍每天靠着耕种自家2亩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村里很少见到青壮年,土地因无人耕种被撂荒。”杨业珍说,前些年,村里到处是烂泥路、低矮瓦房,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大片良田成了蒿草丛生的杂草地。
“种庄稼挣不到钱,村里大多数青壮年才选择外出务工。”瓦店村党支部书记江浩说,调查发现,由于村民依然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不仅劳动力投入大、成本高,而且经济效益低,加上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瓦店村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成了撂荒地。后来,飞凤镇在瓦店村试点实行“托管互换”模式,鼓励在家村民多耕多种。
在瓦店村实行的“托管互换”模式下,莫春富夫妻俩耕种了20多亩撂荒土地,种植了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等。夫妻俩认真管理、除草施肥,把收获的农作物卖出又除去各种开支后,还赚了1万多元。
2015年开春,在村干部鼓励下,莫春富制定了增产增收计划,又流转了10多亩撂荒地,种植西瓜等经济作物,还购买了小型旋耕机等农机设备和一头母猪、数头小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莫春富一家去年出栏5头育肥猪,加之西瓜和粮食等收入,年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去年,莫春富还被阆中市委、市政府评为2015年度“脱贫攻坚致富能手”。
实行托管互换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外出务工的人数多,加之农村老龄化现象,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放活土地经营权成为必然选择。”江浩说,2015年春节前夕,瓦店村利用外出农民返乡过年的有利时机,召开群众会议,与年后继续外出的农户以及在家无力耕作的农户签订了《农户承包田地托管协议》,并逐一登记造册,实行土地托管机制。
村民土地实行托管后,由各村组负责做好土地经营权互换工作,首先对在家农户经营的土地按“就近、整块、成片”的原则进行互换,做到每户成片、片片相连,不得“插花”。“土地互换既有利于在家农户耕作方便,也有利于土地实现规模流转,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发挥作用,保证一般农户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均实现规模经营。”江浩说。
江浩告诉记者,关于托管互换的土地谁来种的问题,瓦店村实行了土地经营业主本土化。村组首先流转撂荒地给在家农户耕种,鼓励在家农户多耕多种;实行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争做种粮大户、争创家庭农场;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农村大学生回乡流转撂荒土地。同时,对撂荒面积大、本地村民确实无力耕种的土地,引导业主实行规模经营。今年,瓦店村引进的油橄榄种植项目即将落地。目前,瓦店村复耕撂荒地达800多亩,全村粮食增产近400吨。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张晓东莫子君)8月20日上午,在阆中市裕华镇千佛岩村的丁博士葡萄园里,来自阆中市及周边的游客拿上剪刀和水果筐,开始采摘葡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十分诱人。采摘的葡萄经过过...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