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是位于古蜀道上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以剑阁城为中心,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向北至广元昭化。翠云廊自古以“三百里程十万树”而著称,至今仍枝繁叶茂,古颜犹存。“林峦翠盖,荫郁苍莽”,古柏夹道,遮天蔽日,宛然如廊。现存的古柏8000余株,大多树龄都在1700年以上,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而“翠云廊”则得名于清代。清康熙三年(1664年)剑州知州乔钵作“翠云廊”诗并序云:“自剑阁至阆中,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剑州知州李壁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皆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钵因题曰:翠云廊。
古蜀道两旁的柏树,现总数已达数十万株,蜿蜒盘绕,展翠摩云,妖娆袅娜。远远望去,像一条莽莽苍龙,逶迤于山岭之间;身临其境,又似一条翡翠画廊,溢彩流辉。翠云廊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名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真正是“千姿百态羞雷同”。
蜀道两旁,古柏成行,树冠相连,枝叶交错,清风乍起,树摇枝动,像决堤的绿流,起仗荡漾,碧连绿漪,翻浪流淌,景色壮观,惹人陶醉。漫步于“衔空三万里,一色郁青苍”的翠云浓荫之中,如在翠幄中沐浴,像在绿海中云游,使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当你目睹秦汉到明清的“皇柏”寿星群落时,会被他们古代自然生态的青春风采所感叹。
翠云廊的树为柏树,经过历朝的无数劫难,至今留存的古柏,还有8000余株。最大的须8人合抱,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
在古柏群落中,有一位寿星叫“汉柏”,又叫“张飞柏”,东汉末年,金牛蜀道成了魏、蜀两国驻扎重兵,形成对峙的重要国防线。蜀汉诸葛4次北伐,张飞镇守巴西(今阆中),当时羽书塘报不断,兵马粮草跟进。传说张飞行军至此,因山路崎岖难以辨认,令士卒于蜀道两侧“植柏表道”,因而出现了阆中、剑阁、梓潼三百里的“翠云廊"奇观。著名学者邓拓在《燕山夜话》中说,张飞柏既可表道,又可乘凉,还取“松柏常青”,象征蜀汉基业长存之意。据说,在古柏林中,至今仍有数十株“张飞柏”。
从七曲大庙此行不远,可见道旁一棵巨柏,干粗约6-7米,树冠覆盖50平方米左右,树龄为2300多岁,至今仍苍翠挺拔,郁郁葱葱。这棵古柏被誉为翠云廊中的“古柏王”。
鸳鸯柏树高约18米,胸径1米多,两根粗壮的枝桠从同一树头分出,形成一对鸳鸯交颈而眠的形状,故名鸳鸯柏,传说此柏是剑门山区的一对鸳鸯鸟投胎转世。情人们来此祈祷,会更加恩爱,美满幸福。
而阿斗柏则有故事相传。三国蜀汉223年夏天,蜀后主刘禅(乳名阿斗)降魏,被押解洛阳路过此地时,大雨倾盆,便在此树下躲雨。到洛阳后,传出阿斗不思亡国之耻,乐不思蜀的消息,百姓闻后非常气愤,发怨于此树,便火烧刀削,天长日久,南侧的半边树全部干枯了。民间以此树不思进取、难以成才之人,称之为“阿斗柏”。
而最年轻的“潘家柏”,也已200多岁的树龄了。清乾隆四十四年(1776年)开始,梓潼县石牛镇青龙湾的贡生潘悖,同儿子潘子羽、潘子黛,还有孙子潘永楠,祖孙三代为了培植七曲山“风脉”,举家迁到七曲山大庙。10年间两次大规模栽树几万株,号称“四万株松元斋”。后人感其德,在乾隆五十三年立《植柏碑记》,以资纪念。
翠云廊的形成,历经2000余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驿道,在道两旁种上成排的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时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就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人们把秦朝新植的树称为“皇柏”,则以这条道又名“皇柏大道”。
翠云廊以其众多的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地方官吏和当地百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己任。山区人民把修桥补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种美德,形成了良好的爱路护树的好习惯。
我无论如何赞美“翠云廊”都不过分,她不仅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当地百姓更给予古蜀道无微不至的呵护,才使古蜀道有了良好的行走环境和平整的路面。
正是历代官民的保护,“三百里程十万树”的景致才得以形成,也正是历代保护措施的实行,才使翠云廊古柏延年益寿,更加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翠云廊是举世无双的古老行道树,是千里蜀道上的一颗明珠,是历代劳动人民汗水浇灌的艺术珍品,是伟大民族非凡创造力的象征。“蟠根惊窜蟒,弱干识栖风”,“老柏参天合,人行翠幄中”,“翠云坠蹬道,尤爱柏参天”。苍劲的身躯,留存了古朴风韵;翡翠的情怀,染绿了你我胸襟。漫游在翠云廊中,踏着古老的石板蜀道,遥想秦关汉月,吟诵唐风宋韵,壮怀历史之苍茫,更感岁月之悠长……
□宋建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膳宁海椿茂)近日,笔者在阆中古城部分店铺门口看到,店铺门口张贴着“环卫工免费取水点”的标志。一位店铺业主告诉笔者,凡有此标志的店铺,环卫工人均可进去免费饮水,并在店铺里临时休息。据悉,这...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