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斌 马宗维
9月14日,记者从阆中市水务局获悉,该市2014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选在升钟水库阆中灌区的柏垭、裕华两镇的18个村。试点中,该市在灌区成立用水户协会,由协会负责辖区内供水工程的建设、维护、运行、管理和供水调度,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成立协会 管水护水更主动
该市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原则,在项目区依法注册成立2个乡镇农渠用水户协会。协会按渠道分布和行政区划,设立了11个村级用水户分会。各分会具体负责各农渠的管理维护。
为强化会员管水护水主动性,该市要求,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原则,结合该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和创新运行管理机制试点两项工作要求,对水利工程进行确权划界,核发产权证,明确用水户协会为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各村级用水户分会与乡镇农渠用水户协会签订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书。并由会员集体推选会长和管护人员,增强会员管水护水的主动性。
每个用水户协会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参与工程规划、工程建设、水价成本核算、灌溉管理、工程管护等相关工作。质量监督小组组成人员主要由退职村干部担任。在施工建设中,质量监督小组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督和管理,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乡镇农渠用水户协会和村级用水户分会分别组建了管理机构,包括用水户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监事会及用水小组,明确各自职责。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和质量监管小组,参与工程规划、工程建设管理、水价成本核算等相关工作。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会充分尊重会员意见,制订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协会内部管理,使协会成为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和监管主体。
三种机制 群众用水更实惠
“建立水价形成机制,补贴、节水奖励和水权流转激励机制以及终端水价机制,最大程度让利于民。”阆中市升钟水库灌区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供水价格根据工程性质、灌溉方式、作物种类的不同实行差别水价。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实行全成本水价;经济作物、养殖业和其他用水实行全成本加微利水价。在定价方式上实行全计量计价、分段计价和分类计价相结合的定价形式。同时,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有力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为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该市实行精准补贴、节水奖励和水权流转激励机制。按照《阆中市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实施方案》,根据农业用水价格和农户的承受能力,对使用地表水灌溉、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的节水农户(协会),按照0.02元/立方米的标准进行补贴。对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措施的种粮农户(协会),以水权配额为基数,根据实际节约水量进行分级奖励。鼓励用水户对节约的水量进行有偿转让或实行政府水权回购,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解决水利工程维护难问题,该市推行终端水价机制。用水价格实行终端水价(国有工程水价+末级渠系水价)。末级渠系水费主要用于辖区内末级渠系的维修整治和各协会(分会)的运行管理。该市将上缴南充的升钟水费纳入财政预算,收取的升钟水费的80%返给乡镇(或协会),用于农毛渠的维修整治,20%用于试点区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从根本上保证末级渠系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为灌区工程良性运行提供经费保障。
目前,该市试点区末级渠系防渗效果良好,配套完善,水利用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现在的80%左右。水量控制设施健全,大大缩短供水时间,节约了水资源和管理成本。目前,该市新增灌面1.01万亩,恢复和改善灌面1.69万亩,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增产约10%。灌区土地流转加快,经济作物、养殖业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晓琪)9月28日,记者从阆中市发展和改革局获悉,总投资8000万元的阆中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正在推进,预计2015年底完成土建施工建设。据了解,阆中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成...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