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晓东)9月17日,记者从阆中市召开的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阆中古天文考古项目协调会上获悉,该市今年5月全面启动的古天文科技支撑项目已完成前期基础工作,将于2016年底进行总结。该项目包括中国阆中天文科普基地(科普馆)建设、现代技术在古天文文化传承、天文遗迹保护中的应用研究、阆中天文文化传承与示范研究等。
据介绍,阆中有以原生态特质保存的古天文文化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巴蜀星台(观星台)是我国极为珍稀且亟待保护的古天文文化遗址区。加强阆中天文易学文化研究并进行保护、传承和推广,对提升阆中及巴蜀文化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市将在阆中市游客中心建设天文科普馆,将其建成“古天文朝圣之地”和天文科普教育基地。运用现代电子技术(主要是3D技术)创建浑天实验演示室,让游客了解“浑天宇宙观”。邀请专家对落垭山、灵山、盘龙山、云台山古星台进行挖掘研究,开展天文科普探谜考察活动等。
据该项目工作人员张治平介绍,本课题以考古为切入点,解码落下闳及阆中古天文密码,为“天蜀在数”提供现场实物证据。阆中古天文易台遗址的探寻及发现,将确立阆中在中国天文易学上的重要地位,为传统天文易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目前,该市已成立联合课题组,开展与本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传统文化、道教文化与天文、民俗调查等研究。
阆中市文旅公司总经理郑云介绍,古天文是阆中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可以把阆中的风水文化和本源文化串联起来,形成崭新的文化链条,对于打造阆中“天文文化之都”、“春节文化之源”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推荐
(邓斌张艳昭)日前,笔者从阆中市住建局获悉,投资4000万元的阆中道台衙门复建工程目前已进入最后的铺装阶段,预计年底前完成各项施工任务,2016年元旦对游客开放。10月13日,笔者在道台衙门复建工程...
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阆中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