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宇恒
开一家餐馆,看着前来的顾客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煮的食物,这是26岁的杨华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2014年10月,她和丈夫在阆中市内东街开了一家冒菜店,当起了老板。
照顾家庭 萌发创业念头
7月21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阆中市内东街,找到了杨华夫妻开的冒菜店。3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看起来十分干净敞亮,店中放着3张小长方桌和一张大正方桌。此时正好是杨华和丈夫杨波准备食材的时候,店内只有一桌客人就餐,杨波还在忙着打理一些小事,杨华则抱着孩子在店外走动。
“阿姨,准备工作我都已经弄好了,你们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了。”杨波对店员交代了两句后,拉着妻子坐下,一起与记者聊起来。
杨华是阆中人,毕业于成都师范学院,家里还有两个弟弟。“才毕业那段时间,我试图在成都找工作,但想到父母年纪大了,家里还有两个弟弟,最终选择回到了阆中。”杨华对记者说,正是对家庭的考虑,让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而和丈夫的相识也是在创业准备阶段。
2013年,杨华经人介绍与杨波认识,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很合得来。当时,两人都在阆中古城做销售,卖牛肉。“长期给人打工总不是办法,我还想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呢。”杨华说,于是,她向当时还是男朋友的杨波提出了要创业的想法。杨波十分支持,表示也有这个想法。
于是,杨华和杨波东拼西凑了起本钱10万元后,2014年10月,他们的冒菜店开张了。
钻研技术 连续一个月吃冒菜
杨华夫妻的冒菜店是加盟店,为此,杨波还到成都学习了半个月的技术。成都总店的厨师也到阆中来教过他们半个月。可厨师刚走,问题就来了。
2014年11月初的一天,一位住在附近的老顾客来到了店里,点了一份以往常吃的冒菜。杨波煮好后端到了客人面前,谁知这位客人刚吃了一口就把筷子一丢,环顾了店面一圈说:“怎么换了个师傅在煮?味道也变了,没有以前好吃了。”说完起身就走了。
这对杨波、杨华的打击很大。一个冒菜店,味道不能得到顾客肯定,结局只能是关门。那几天,杨波和杨华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前期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很大,不能让辛苦的投入白费。于是,我开始琢磨起技术来。”杨波说,多少菜放多少料,他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慢慢琢磨。自己吃了让老婆吃,两个人品尝后再一起商量。那1个月,他们天天吃冒菜。
因为是阆中古城的老街坊,所以杨华知道那位批评他们味道变差的顾客住在哪里。2014年12月中旬的一天,她到那位街坊家将其请到了店里,做了一碗改良后的冒菜。吃完后,那位街坊的一句“这个味道还不错,比之前的那碗好吃多了”,让这对年轻夫妻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如今,杨华夫妻的冒菜店一月的营业额在2万余元。之前的债务,今年上半年也全部还清了,10万元的起本钱全部回来了。“旅游旺季,店里的人忙得团团转,生意好得很。”杨华说。
早起晚歇 其乐融融充满动力
杨华说,虽然店铺早上不营业,但她和丈夫还是每天7时就起床,因为要到菜市场选购新鲜的食材,然后回店里打扫卫生。“每天上午忙这忙那,一转眼就中午了。晚上要忙到11点才关门。”杨波说,孩子出生后,老婆的主要精力就在带孩子和照顾他的起居上了,他则主要负责店面的经营和管理。
对于店面的定位,杨华说定价不能太高,虽然旅游旺季来用餐的人很多,但淡季不可能不营业,所以必须准确定位价格才能吸引人。“素菜每斤是10元,荤菜每斤是35元。如果只吃素菜,人均消费一般在10多元。加上荤菜,人均消费也不超过40元。”杨华说。
为了这个餐馆,夫妻俩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他们天天面对油烟味,没有节假日休息。但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就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家里多了这个小东西后,我顿时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虽然有的时候累得连饭都不想吃,但一看到孩子,就充满了动力。”杨波说。
关于未来,杨华和杨波计划明年再开一家分店,争取以后做到让别人来加盟。
新闻推荐
●王斌“《百虎图》被编入《阆中市传统文化集成·民间艺术卷》了,老严泉下有知,该放心了。”7月27日,阆中市已故石刻艺人严康宁的遗孀马昌琼欣慰地说。走进陈列严康宁石刻作品的店铺,记者看...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