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阆中市白塔小学校书画室,只见教室四周挂满了书画作品,墙角堆放着贴满美术作品的展板。
“这是我刚完成的《沁园春·雪》。”江兴科指着一幅书法作品说。记者看到,这幅书法作品长达2米多,是目前江兴科最长的一幅作品。细看作品,笔迹苍劲有力,气势雄伟。
江兴科自幼聪明好学,深受父亲器重。长大后子承父业,当起了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位同事的启发下,江兴科开始练习书法。当时在农村一所学校教书的他只要一有空,便钻进书房写写画画。为寻得一本好字帖,江兴科跑遍阆中的大小书店。直到1991年,他在古城一家书店内寻得《书法知识百问百答》和《中国少儿书法四体解析》,如获至宝。如今,江兴科已收藏上千册书法类书籍。
初练字时,没有宣纸,江兴科用普通白纸习字。那时他的工资不高,每月花在笔墨纸砚上的费用花去了工资的一大半。
当书法作品在朋友圈里小有名气后,江兴科便开始在春节期间书写对联出售。江兴科能记住数百幅对联的内容,还能根据买者的家庭情况灵活撰写对联。他书写的对联在江南、裕华、田公及水观一带很受欢迎。“从腊月二十写到大年三十,要写1300余幅对联。”江兴科说,短短10天时间,他每天从早写到晚,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
为提高书法水平,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江兴科拜当地一位书法家为师。然而,个性张扬的他与这位老师仅交往了3次,便被“逐出师门”。这对年轻气盛的江兴科打击不小,一段时间,他对书法有些灰心,偶尔来了兴致,才会动动笔。
2004年3月,江兴科的一位亲戚在郑州务工时因工伤去世,江兴科前去料理后事。在书写“死亡火化报告”时,江兴科一手漂亮的繁体字让派出所民警刮目相看。民警在接下来的调解中帮了不少忙。“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江兴科说,再次唤起了他对书法的热爱。
回到阆中后,江兴科大量购买书法类书籍。市场上出现的字帖,他都收入囊中,并把自己满意的作品进行装裱。一次,江兴科放在装裱店中的书法作品被一位西安游客看重,并以1200元一幅的价钱一次性购买了3幅。
为提高书法造诣,2009年,江兴科报名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开设的函授班。通过笔试和面试,江兴科在2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函授班在四川仅招了3人。”江兴科说,被录取后,每年3万余元的学费让他压力不小。“当时两个孩子在读大学,还有一个在读高中,妻子反对我去北京学习,夫妻俩没少吵架,还差一点离婚了。”最后,妻子让了步,江兴科在北京学了4年,花费了20余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江兴科的书法作品在“全国首届五体书法”大赛中获金奖。2013年,江兴科参加“中国当代书画百家辉煌成就展”,获一等奖。
如今,江兴科依然笔耕不辍,在国学传承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
新闻推荐
(王波记者郑钦豪)6月20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天,阆中再次迎来了该市的端午节龙舟赛,距离2001年举办的端午节龙舟赛,这一别已经14年。当日,来自阆中、南部和广元苍溪的4支龙舟代表队共100余名队员...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